正上班间收到家人发来的微信说爷爷奶奶最近又在吵架、闹脾气,已是82岁高龄的老夫妻,本应颐养天年、相携到终老,好好的日子却总是要闹出点儿不愉快。小叔颇多感慨的发了个无可奈何的表情说了句“你爷爷啊,是有点糊涂了,脾气大”。翻开大姐带爷爷游玩唐城的照片,背着手、驼着背、眼眶凹陷老年斑清晰可见的老人,已跟记忆中那个精神矍铄,满头银发攀爬在万里长城上让外国人都伸出大拇指称赞的爷爷大相径庭。
小时候和爷爷并不亲近,他凶爱骂人爱瞪眼非常严厉,不像奶奶拿小辈当心肝宝贝似的疼爱。慢慢长大,到了开始思索人生,担起家庭重担的年纪时,我便能理解爷爷了。
奶奶是传统中国妇女的典型代表,儿孙至上是她一辈子的信仰,无论做什么都是从儿孙的角度思考,举个例子:妈妈平时做了丰盛的饭菜就会去请爷爷奶奶老家一起吃饭,往往奶奶是不会到场的,在她的所想中,自己多吃一筷子孩子们就少了一筷子,倔强的让人无奈。为了孩子她可以贡献自己一切可以贡献的力量,难免有时候会伤及自身,但生活中的颠簸哪是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能一力扛起的,即使有尽了力仍不及的状况,她会自责会懊恼久久不能释怀,放在心中一次次担忧,精神上遭受很大折磨,以至于我们小一辈的孩子们只敢报喜丝毫不敢报忧!
而爷爷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一生的老知识分子,他的理念中有份西式的“儿孙自有儿孙福”的豁达和洒脱。带爷爷奶奶在北京旅游时,他曾告诉过我“我和你奶奶单独生活,不打扰你们,过好我们自己的小日子,有个好身体不给你们添麻烦就行了”。他也是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这一观点,他不会为了孩子们像奶奶一样日日忧心(很多时候这种忧心其实是完全不必要的)。因此奶奶常会责怪爷爷心狠,对孩子们不上心,是个孤老头。这是两种思想、两种生活理念的冲突,也是他们大多数冲突的根源!
我一直认为不管亲如父母还是爱若夫妻都需要保持一厘米的距离,这个一厘米不是隔阂而是两人之间的放空地。人之所以是独立性、差异化的个体就因有大脑、有思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的哈姆雷特就要成为自己的翻版,而这一厘米,就是我们求同存异、放下各自偏执消化争执的所在。但偏偏有的时候我们会越过边界随意闯入别人的地界,如果你只是在里面随意逛逛后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还能相安无事,如若你还想发发牢骚强行将人拉进自己的框框中就难免会让人水土不服,以至于想要挣脱逃开。
奶奶不光自己做到为了儿女盲目倾尽自我,还非得拉着爷爷一起进入这个中国几千年颠扑不破的怪圈,而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文化、个性好强还想着趁自己腿脚利索跟老伴儿一起见识不同风景的老知识分子,这无异于是对他莫大的桎梏和忽视。故,爷爷将奶奶的种种不理解、种种责难逐渐演变成了如今更为激烈的表达反对的方式,如两人间的言语伤害。
唉……不知是否是血脉传承,我们这个大家庭中能说会道、善于表达的人寥寥无几。从爷爷到老爸都是一副怪脾气,即使是关心你,说出的话也难免不对味儿,让你浑身不自在,不细细体味不容易找出那些掩藏在粗声大气后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