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二)

爷爷病重的时候,是爸爸在病床前端茶递水,后来爷爷病重不治,撒手人寰。但是爸爸很少去上坟,他说生前对老人多加照顾,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即使不去上坟也问心无愧,指望老人活着的时候不好好照顾,老了以后大张旗鼓地办丧事,过年过节上坟那都是白搭。也许是从小到大受爸爸这种思想的熏陶,让我更注重活着的时候的生活质量,至于死亡,自然而然的事情。

奶奶去年病逝,享年90岁。老人家身体一直还可以,可是最后一次生病后就卧床不起了,半边身体不太受控制,鼻子里插着胃管,喂得少了奶奶喊饿,可是喂得多了就上吐下泻的。而且,说话也利索,很多字的音都听不清楚了,慢慢地,奶奶也不说那么多话了,从卧床到离世,也不过几个月不到半年的时光。想想曾经红光满面胖乎乎的老太太,生病卧床的时候已经特别清瘦了,精神状态当然不好。人之将死,境况不免凄凉。

看着病床上的老人,想着将来的自己,不是恐惧,而是想到自己离去的方式,现在规划未来,不会显得措手不及。前段时间琼瑶在社交网站公开了一封写给儿子媳妇的公开信,交代自己的身后事,,希望自己病重和离世的时候得到怎样的对待,诸如不动大手术、不插管、不用点击等抢救方式、死后不发讣文、不开追悼会、不必祭祀等等。琼瑶曾经说过,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读到这一句话的时候,真的觉得好美。死亡是不比生必要的课题,能很好地生活,也能很好地离开,这是善始善终的另一种诠释。

阿图在《最好的告别》里探讨什么才是告别的最好形式?住在ICU病房里浑身插满管子,一个人的生命体征只能从旁边的仪器屏幕上观察出来还是从容淡定、尽量没有痛苦地离去?书里提到姑息疗法,和医学抢救治疗以治病和延长寿命为先不同,姑息疗法则以病人的舒适度为先,根据病人的身心状况来调整治疗手段。在阿图父亲人生的最后岁月里,阿图把他接回家,疼了就打吗啡,如果还疼就继续打,直到父亲安详地离去。

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死的坦然和生的愉悦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