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篇: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看到一段话:“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是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有人25岁就当上了CEO,却在50岁去世。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有人依然单身,同时也有人已婚。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的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所以,放轻松。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这段话,让我放下了焦虑。以前我做事,总是着急忙慌的,没开始几天就想看到结果,努力了几天就想看到成绩。完全脱离了事情发展规律,都需要一个过程。少吃几天,运动几天不会减肥, 长期坚持运动,加上节制饮食才能减肥。写了几篇文章,不会有阅读量。长期坚持,加上有价值才有读者。英语单词记住了没用,要长期复习坚持运用,才有深刻的记忆力。

有些事情,就是需要时间,急不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准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有些事迟一点慢一点,都没有关系,因为你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想起俞敏洪老师说过自己的经历,他虽然当年考上了北京大学,但是在北大那几年是非常自卑的几年,因为当时他的成绩,他的阅读量在班级都是垫底的,自卑让他生病住院了。正是因为住院那段日子,俞老师才放下了和同学比成绩的执念,他开始发现自己的优势,阅读,背单词,只做好自己的事情。

虽然毕业以后,同学大都出国了。这让俞老师羡慕不已,无奈自己经费不够。为了能出国,俞老师外出当老师,只为了赚足出国的钱。却没想到这意外之举,成就了俞老师不平凡的事业,最后出国的同学也被邀请回来一起把这份事业干得风生水起。

只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盲目和别人比,保持自己的节奏,你不知道哪天自己的花儿就开了。俞老师自己也说过,论智商,他比不上自己的同学,可是这不代表自己是无所作为的。

俞老师自己也说过,当你不够聪明时,你要做的就是如何用时间换取你的智慧和才能。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别人在一个星期内能把一本书背完,你可能需要两道三个星期。这里有记忆能力的差别,也有智商的差别。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完成这件事,就算多花点时间,多付出点精力又怎么样呢?当您熟能生巧后,你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快,背单词的记忆力会越来越好。

俞老师能记住三四万个英文单词,不是他记忆力多好,而是背后付出了整整四年的时间。坚韧不拔地背,墙上到处贴的单词。

只要愿意花时间,喜欢的事情,终究可以实现。这与智商没有关系。

况且,成就一件事情,靠的并不仅仅是智商,还有其他方面的能力。你的耐心,你的共情能力,你的善良等等。很多聪明到极点的人,不屑于做有些事情,所以这是其他人的机会,你态度好,有耐心,愿意付出,机会就是你的。

我们要做的是发现自己的优势,运用自己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属于自己的时间节点自会到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