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环境影响,这几年食品安全频频出现问题,食品安全绝对是未来较重要的一环,毕竟“民以食为天”。
现在的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逐渐增高,风味、口感、环境、有机等等,均代表着生活质量提高,所以“农场”这个词频频出现在大众眼里。
农场提供优美环境,空气新鲜,土壤肥沃,打造“有机概念”种植出来的蔬菜水果深的人们喜爱。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家人口味随心挑选种植、采摘,吃到健康、绿色的蔬菜。
如果你眼界只看到这里,那一定是不赚钱的。
由于去年在家创业的经验,很多人问我,返乡创业养殖好还是种植好,或者什么好,我都无法回答,只能苦笑。种什么养什么,不是经营核心!现在衡量的标准就是赚钱,虽然大方向、大制度没有变,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农业不赚钱!因为行业的壁垒不高,大家都可以种养,哪怕是现在赚点小钱。绝大多数种养户,是只管种养,不管销售,只靠贩子上门收。在土地、人工、生产加工普遍上涨的今天,农产品价格却上不去,再加上市场风险大、自然灾害和本身的产能,怎么可能挣大钱。
所以从经营来说,农业生产和养殖业是很难实现盈利的,大部分都是个体小农经济,无法提升效率,对接不了大市场,无法降低种养成本,无法打造个体品牌。
那么这种情况下,农业食品这个行业依旧吸引着我,吸引点是什么呢?
有一个名词叫做产业链的延伸,产业多元化。
我有“野心”,我想带动当地农业发展,想做当地的农业聚焦,做“牵头大哥”,从生产的源头、病虫害的防治、种植的标准化、仓储物流到市场的对接,把个体十分需要但不擅长的事情做掉,我既降低成本,还提升效率,农业合伙人计划,后面会慢慢和大家讲。
再加上我自己的农场规划,农业+有机+休闲+文旅+加工+互联网,看着又多又杂,其实以我这么多年做电商和自媒体的经验来看,这才是完整的链路,且多元化的发展。
我简单说下产业链的意思,拿梨做个比方,钻研梨的品种、种梨树、做梨干、梨汁、卖梨、卖梨的加工品、卖梨树苗、卖梨树种植技术等等,这就是整条关于梨的产业链,从生产到加工再到服务。这样盈利的点就不光是在种植上,而是其他延伸或服务上。
而产业的融合,就是把农业跟其他产业融合在一起经营,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场露营、亲子活动场所、承接团建聚会、本地团购、商超供应、有机销售、互联网直播等等产业结合在一起做,看着只是做农场,实际上主要盈利点也是其他产业。
当然很多人看到这里觉得我不切实际,返乡搞农场不大规模包地,能赚到钱才是有鬼了,以农为本…这种话我真的不想反驳,有句话叫做:夏虫不可语冰。
谈经营就想好盈利点在哪,有时候哪怕是你已经想的很好了,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你又会陷入一些困境,没有什么提前想好就一定能成的事情,只要大方向不错,去干就好了。
成功的案例并不能带来什么,完全去模仿也不一定会成功,各种因素很多。
在我看来,一个项目能不能成功的关键是人,是决策者,并不是项目本身。人并不是生来平等的,家庭差距,后天环境,人与人的能力差距,而且每个人的性格、能力、资金、人脉和思维都不一样,所以在做事情时,差距就会被放的很大。
我认为:“创业不是苦苦支撑,而是每天都充满兴趣,有干劲,有些人天生就不适合创业,所以千万不要勉强。”
其次真正赚钱的核心并不是想出来的,是一边摸索一边调整出来的。我的理念核心有三层。
1、纯产品,这样的产品多,市场竞争压力大,利润率低,盈利靠两点,一是效率,二是(农场)品牌。
2、给产品附加价值,卖情感,做实体经济,新奇又能社交的场景,这种产品定价不看成本,看的是带给客户的价值,盈利自然就强很多
3、给品牌附加议价空间,他的价值是人的精神价值,让客户感觉值,这种产品顾客都不好意思讲价,盈利能力极强。这是一种品牌占据的心智产生的。
当然这都是后话。
农场开始的第一步是活下去,所以要靠当地的资源,做一个“二道贩子”,做本地小区、饭店,最好还有超市的配送,先让自己活下来,之后再徐徐图之。
咱们农人得有“奸商思维”,得学习大城市里的套路,这不是耍滑头,这是在“保命”。
当然现在有很多人提倡有机农业,我劝大家不要被“生态有机”迷了眼,一样很难,愿意为生态有机农产品买单的人还是极少数。
当你全部认真看完了,还觉得自己可以干,那就不要想太多,和我一样,去干吧,哪怕碰到灰头土脸也别回头,你小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