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皆是宇宙间的幸运儿

“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李白诸多描写月亮的诗词中,这首《古朗月行》以浪漫的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刻画出了孩童乃至成人对月亮最美的想象和寄托。从古代先民观天象创造历法,但今天的发射宇宙飞船,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向天空发问、探索,一直印刻在我们的基因传承中。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便对广袤无垠的天空产生无数的疑问:飘荡的白云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天空中的星星为何在闪……到我成为母亲以后,孩子也常常问我关于太空的知识,只不过由于科学技术文化普及的水平提高,我的孩子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不普通,例如土星有多少颗卫星,土星上的大红斑是什么等等。于是在我们的亲子共读活动中,一本好书《暗淡蓝点——探寻人类的太空家园》解决了许多问题,也带来了许多关于地外文明探索的思考。

萨根作为一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我认为他在科普做出的贡献对于普通人来说,意义更加重大。正是由于萨根以讲故事般的手法将天文学高深枯燥的知识向世人普及,才让普通民众对天体物体,对太空,乃至对地球和人类未来、当下有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曾经,我们的祖先以生活经验假象宇宙的开端是一个混沌的蛋,之后才有了天与地的分界;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宇宙浩瀚无垠,有无数的星系,无数的尘埃。曾经,我们的前辈以地球为出发点,不断地改进科技,探索地外文明。今天,经过无数科学研究,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我们的宇宙乎不容许生命的存在。我们的宇宙只有0.0…….01是适合生命存在的。在1之前有36个0。其余部分全是冰冷的、有辐射弥漫的漆黑的真空。另外,从对月球、火星等其它行星探索的分析得知,星星间的冲撞可以说是日常时间,如果地球没有现在这样的好运气,恐怕人类文明也无法延续到今日。至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幸读到这本书,看到这些文字的你我,皆是宇宙中的幸运儿。

《暗淡蓝点》站在宇宙的大视角,将孕育人类文明的地球称为一个小小的蓝点。书中以宏伟但又细腻的手法描述了地球以外那些行星、星际间的面貌。但同时,萨根永远保持着非常谦逊的态度。

“地球上有智慧生命吗“,这一章以外来探索者的视角描述了我们的地球母亲。作为一名天外来客,首先你会检测到地球表面覆盖了三分之二的蓝色物质,经过分析,这是液态水;用光谱仪会发现空气中有五分之一是氧气,有臭氧,有甲烷等其他气体,进而可以推测有生命活动;接下来你会检测到无线电波,会发现没有植被覆盖的区域被分割成各种几何图形,会发现一些流线型的物体有秩序地移动行进,夜晚会打开亮灯——你便会以为这就是生命,随着观察你可能会发现微小的生物进出这个生命体…….你看,当以地外探险者的身份观察地球的时候,我们所引以为豪的人类文明宏伟建筑等,其实是不存在的。如果探究的时间足够长,认真以科学探索的角度去审视地球变化的时候,探险者便会发现,地球上的生物体在改造地面,同时也在摧毁这臭氧层和森林,换句话说,他们在摧毁自己生命的摇篮。

这时,是该好好思考了:地球上是否有智慧的生命?当我们再次把视角转换为自诩为地球上最高智慧、食物链顶端的人类视角时,是不是受到了一些震动呢?作为宇宙间的幸运儿,我们对地球母亲做了些什么呢?

为何要探索地外文明?因为对智慧的渴求,因为政治的斗争,因为对资源的发掘,在本书中,萨根时刻不忘唤醒我们关注一点:宇宙很庞大,我们很渺小;宇宙每天诞生新的星球,也在吞噬一些星球,而此间的人类,值得好好对待我们的地球母亲。在书中,萨根以宇宙全局的视角,还传达了一份全人类是一家的信念和胸襟。因为当你身处太空回望地球,根本没有国界,亦不存在政治、种族、肤色等等人类所关注的东西了。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电影《星际穿越》的结尾,男主和女主为了全人类的未来和福祉,放弃自身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独地在星际间探索适合人类生存的另一个家园,令人敬佩不已。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材,选入了舒比格的诗歌《当世界还小的时候》,以孩子的方式了解生命,了解世界。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都必须学习怎么生活。  太阳开始学发光,学着怎么上山下山。水开始学习流动。

……  那时候,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每样东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  世界在慢慢变化,万物在自由生长。雨从云里落下,滴进泥土里;人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  合上《暗淡蓝点》一书,我想,当孩子们长大了,也不能忘记这样的秩序,好好爱我们的家园,不论身处地球的哪一个角落;并以文明的方法,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