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于《自控力》这本书的一点想法和感受。
说到自控力,我自己最深的感受就是,总会因为完成不了计划,在明知时间不够的情况下继续拖延,最后赶着死线匆匆完成,完成后得到的不是喜悦感,而是深深的挫败与懊丧,会回想起自己浪费时间的种种,满心的后悔,想着如果当初自己能够抵抗住诱惑,那么现在的自己肯定会更加地轻松自在。一方面对过去的自己心怀怨恨,但同时也会给自己寻找一个,脱离出这个情绪的“好办法”,就是展望未来,总会想着,未来的自己肯定会做的更好,这一份莫名的信心,仿佛未来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同时,我也会想起,当自己在拖延的时候,内心也是告诉自己,明天自己就会开始行动起来了,而今天的自己就可以好好地享受一番,但结果是明天的自己成为今天自己的延续,自我欺骗 的谎言不攻自破。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我看了一直拖延着没去看的《自控力》,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是怎么样将自己推上了不自控这条不归路的。
首先,对自我的批评会让我们更加不自控。
自我的批评会带来沮丧,压力,羞愧等情绪,而这些情绪并不是像我们自己想象的那般,可以促进自己奋进,反而更容易让自己陷入自暴自弃的状态。其实,这种对自我批评,更像是内化了一个严厉的家长,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即使我们为了满足这位家长而逼迫自己奋进,但是只要有一次没做到,就更容易陷入全面崩溃的状态,因为不自控而加重自我批评,自我批评导致的压力越大越感到羞愧而越不自控。
压力大和羞愧这种不良的情绪会让我们不自控,那么我们只要让自己开心就会更加自控吗?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己在自控上取得了进步而奖励自己。比如为了减肥坚持锻炼了一周,周末就奖励自己一顿大餐。我们告诉自己,这是我们应得的,而且拼命锻炼的这一周可以抵消掉这顿大餐带来的热量和脂肪,更重要的是,奖励会让我们自己更开心,更容易坚持下去。但往往我们看见的是奖励过后带来的计划失败,而即使没有失败,我们其实也是在用完美的自我欺骗,掩盖了事情的实质,即我们做了违背自己本来目标的事情。这就是不自控的表现。
让自己感觉好只是我们大脑欺骗的其中一个表现,我们的大脑还会带给我们另外一种错觉。就是对未来的盲目乐观。研究表明,当我们在想到未来的自己时,我们大脑的活动区域是和我们在想陌生人时的活动区域是一样的,这也就是说明,我们把未来的自己当成了陌生人。于是我们以为未来的自己能够完成现在的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未来的自己会更加地自控,以至于我们可以残忍地将沉重的工作负荷施加在他的身上,而没有意识到这一份残忍最终将会由自己承担。
那么在知道了这些大脑的骗局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停止对自己的指责,尤其是在自己自控失败的时候。自控力就像肌肉,我们在处理生活中事情时处处都需要它,而它也会因为使用过多而疲劳,所以有时候我们的不自控可能是因为我们已经太过努力了。好消息是,自控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得到提高的,比如我们可以先尝试在一些小事情上自控,每个人都不可能很快就成为优秀的运动员,所以对于自己的失败,我们不妨更加宽容地去看待,告诉自己,所有人都会经历失败,而自己在有些方面已经做得足够好了,自我同情而非自我指责更能够去提升我们下一次的自控力。
其次,要警惕奖励的陷阱,我们要记住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而不要把达成目标的手段当做是目标本身。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要给自己做的事情,做某些事情的自己赋予太多的道德价值。例如锻炼的自己是好的。一旦赋予了道德意义,我们可能就会给予自己道德许可,例如今天跑了十公里,晚上吃顿大餐奖励自己。我们可以为逐渐靠近目标而开心,但别忘了目标,尤其是别为了追逐奖励带来了快乐而忘记自己当初为什么坚持。
最后,把未来的自己当成和现在的自己一样,不要去割裂这两者。可以试着想想自己当下的选择会怎么影响到未来的自己,创造一个未来的记忆,给未来的自己传达一些信息,要想到未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一样,也会因为压力而感觉到紧张和焦虑,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未来的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现在的自己一样也可以完成。既不要对未来盲目乐观,也不要低估现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控是可以训练的,当下的自控,就是在走向未来那个所谓更加自控的自己。
书里还有很多具有实用性的观点和建议,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自控并不是像我之前想的那样,要勉强自己,要像机器般活着,依循着固定的程序,抛弃了生活本身的乐趣。相反,自控是让我们不被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所左右,让我们时刻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在哪里,而在走向远方的过程中,自控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爱自己,原谅自己,同情自己,让我们更好地存在于当下,存在于内心的平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