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一部奥斯卡提名的《爱恋》(《loving》)我个人非常喜欢。讲述的是北美历史上非常有名的“Lovingv. Virginia”案件(弗吉尼亚州跨人种不能通婚案的首次胜利)主人公 Mildred Loving 和 Richard Loving 的故事。标题是双关,即指两位主人公的爱,同时Loving也是故事主人公的姓氏。两人来自弗吉尼亚州,男主角Richard是白人,女主人公Mildred是黑人。1958年,由于弗吉尼亚州禁止黑白通婚,于是两人前往华盛顿结婚,然而回到弗吉尼亚之后两人的婚姻被认为非法同时被禁止共同生活,女主甚至入狱,于是一家人只好又搬到了华盛顿,但是两个人却一直心心念念着想回老家弗吉尼亚生活,后来就有了1967年著名的“Loving v. Virginia”案件,也就有了后来的多部记录这个事件的纪录片,电影等。
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片,我去年给了八分,这部片的特点就是,非常克制,但是回味无穷。不过观众缘不太好,票房一般。其实这个故事如果把聚焦点放在当时打官司的艰难或者律师的坚持抗争或者媒体的支持,以及他们一路走来受到的质疑和非议,这部片就像《神秘巨星》一样能够让大家激动到崩溃。但是全片集中在他们夫妻坚定的爱与信念上,连赢了官司的一刻,主人公也没有泪水,只是淡淡的笑了一下,因为其实这个官司赢不赢根本已经不是本片的重点了,这一路走来,两个人已经见到了彼此的爱与真心,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完美的呼应了主题《loving》,这一刻你明白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有关“政治正确”和“人种平等”的片,而是一个有关,爱可以超越种族,宗教,告诉你什么是纯粹的“爱”的电影。这么“激动人心”的事件却产生了一个如此“克制”的影片在今天的好莱坞真的非常难得,多数影评人也都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烂番茄新鲜度90%。但是观众缘不太好,几大评分网站的打分都在七分上下,很多人的评价都是太平淡了,我有些失望但是可以理解。
《我的影子在奔跑》也是一部非常克制的影片。它讲述的是单身母亲田桂芳和她的孤独症儿子修直从小到儿子成年的生活。难得的是,这样一部看题材你就觉得“好可怜”的影片却并没有集中于母子俩生活的艰难,也没有过多的煽情场面,甚至除了结尾没有哪一个场景是利用特写来表现女主对儿子的不舍。它完全把重点放在两个人生活的细节,比如田桂芳对修直看似毫无缘由的了解,比如田桂芳和修直在回家路上简单的打闹。看似平淡如水,其实把母爱描绘的非常深刻,母爱就是这样平凡的伟大。并不是要“比惨”并不是要哭的撕心裂肺,并不是要阴阳相隔,并不是要痛才是爱,生活中平淡的点滴,都是爱。
前几年有一个新闻,有一位母亲患病即将离世,于是她利用自己在世仅有的时间为儿子织了足够穿到20岁的毛裤。这位母亲感人不感人,非常感人。但是假设这位母亲身体健康,像正常人一样,每年为儿子织一条毛裤,难道不感人了?这位母亲去世与否,我相信她对儿子的母爱都不会有变,她都会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明明母爱的含量没有变,明明同样是值得大家去感动,去尊重的一位母亲,为什么后者就不那么感人了呢?因为没有了悲剧的成分。悲剧成分往往更赚眼泪,更能引起群众的同情,自然反响也会更好,所以媒体也会利用这一点。但这么一个“单亲母亲”+“孤独症儿子”的悲剧组合,却没有用任何过分煽情的手段来赚取大家的眼泪,非常难得,我本人是非常喜欢的,回味无穷。
但是这也是我不推荐这个电影的主要原因,因为我发现大家还是吃煽情牌的,《爱恋》《我的影子在奔跑》这一类克制的影片,只能在影评人那里捞一点好评,观众缘一般都不太好。不过你要是看了这篇文章,对这个电影还挺感兴趣的,那网上也有资源,可以下载下来看看,毕竟我对观众的观影能力老是预估失败。上周的《神秘巨星》里面有一段古杜给姐姐粘电脑的镜头,这一段我的感觉是非常套路,而且属于契诃夫的枪用的非常拙劣的一个典型,从前面铺垫的地方就可以猜到了。结果我发现我的朋友和广大观众还是看这一段看哭了。大家能被这种套路击中泪点,其实是在我意料之外的,感觉我对观众的喜好还是不太懂,以后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