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531-590),字介,琅邪临沂人,复圣公颜子(颜回)三十五代孙,南北朝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工书。他的一生,四朝为官,三次成为亡国之人,饱尝离乱之苦,深怀忐忑之虑。清阮元《南北书派论》曾评之云:“北朝笔法劲正道秀,往往画右出锋,犹如汉隶,惟破体太多,宜为颜之推、江式等所纠正。”颜之推才华横溢,一生著述甚丰,所著书大多已亡佚,今存《颜氏家训》和《还冤志》两书,《急就章注》、《证俗音字》和《集灵记》有辑本。
此篇《论书》辑自《颜氏家训》第十九篇《杂艺》中一节。自来书论丛辑俱以入录,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颜氏家训》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七卷,共二十篇。
原文
真草书迹,微须留意。江南谚云:“尺椟书疏,千里面目也。”承晋、宋余俗,相与事之,故无顿狼狈者。吾幼承门业,加性爱重,所见法书亦多,而玩习功夫颇至,遂不能佳者,良由元分故也。然而此艺不须过精。夫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韦仲将遗戒,深有以也。
译文
对於真书、草书等书法技艺,是要稍加留意的。江南俗谚说:“一尺书信,千里相见;一手好字,人的脸面。”今人继承了东晋以来的习俗,都在这书法上用功学习,因此从没有在匆忙中弄得狼狈不堪的。我小时候受到家庭影响,加上本身也很爱好书法,所见到的书法字帖很多,而且临帖摹写也颇下功夫,可就是不能达到很高的造诣,确实是由於缺少天分的原因。然而这门技艺没必要学得太精深。否则就要能者多劳,智者多忧,常被人家役使,更感到累赘。魏代书法家韦仲将给儿孙留下“不要学书法”的训诫,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