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刘主任提供了一个助老餐厅的线索,周一我和XXX就想尝试做做,我先在网上看了一些助老餐厅的相关资料,后心里还是觉得不踏实,去现场了解才是最有效且真实。于是我跟XXX说下午还是去现场看看吧,具体什么情况要过去看了才知道。到达那边的社区后,我看见一单元楼楼下有几位婆婆在聊天,就过去问问助老餐厅的事,五六位婆婆只有一位知道,还是因为她每天喜欢到处逛,爱热闹,但是却没在那里吃过。问了位置,我们准备去找那个餐厅,结果那位婆婆说她反正没事,就跟我们一起,带我们过去。一路上走过去,都没看见几个人,属于城乡结合部那种,一排全是门市,门市后面就是乡村景色,门市并不是店铺,而是上班族或老人等一些租户,几百米的“荒凉门市”走完,在拐角的地方终于看到了醒目的“岁月厨香社区助老餐厅”,那时是下午三点多,里面没有什么人,只看见一位收银员,我问能不能找他们的店长谈谈,随后店长从里屋出来接待了我们,我大致问了一下该餐厅的基本情况,同时问了一下关于政府补贴的相关情况,店长回复说目前都还在商议中,具体方案还得等落地了才知道。于是我加了店长微信,麻烦他有新进展通知我一下,他也表示很乐意。
周二中午临近吃饭时又去了一趟助老餐厅,主要是想采访几位老人,因为前一天下午在店门口等了一个小时也不见老人来吃饭,于是想着中午人稍微多一点的时候来。由于位置隐蔽,加上价格偏贵,来吃饭的老人不是很多,即使是中午也只有稀稀拉拉十来个人,我遇到的几个都是想来常常鲜的老人,办了卡固定来的就只有五六个,大多是孩子不在身边,一两个人在家也不好做饭,容易剩,于是想着到社区餐厅来吃。
采访结束,我们也打了一份饭准备尝尝味道,才吃几口杨哥就给我打电话问我们在哪,说下午有一个人物采访,我觉得每次杨哥带我们出去采访都是得来不易的机会,于是我告诉他我们马上就吃完了,地铁只有几个站,很快就回报社了。
挂断电话,催着XXX快点吃,下午有采访,不能让杨民哥等我们太久,临走的时候我又问了店长几个问题,提醒他有进展微信扣我,遂匆匆往地铁站赶去。
杨哥让我们休息一会再走,于是我微咪了几分钟,然后跟着杨哥去了中阿姨家里,中阿姨是一位义务帮助上百位伤残孩子的雷锋志愿者,记录了她的一些基本事迹,杨哥让我俩写份初稿给他,于是我俩各写了一份然后我把它合在了一起交给了杨哥。
周二晚上杨哥给我打电话说第二天有个活动,他把时间地点发我手机上,第二天一早我就到达了杨哥说的位置,因不知道是否要签到,就在门口等了一会杨哥,后跟他一起进会场,在里面还遇到了刘敏老师,活动进行到一半多,不知道谁请了两位专家让我们过去采访,我问杨哥要去吗?杨哥说去,一同去的还有其他两个媒体的记者,尴尬的是,出去的几位记者都没做啥准备,将两位专家晾在了一边,其中一位直接进去了,留下另一位等记者发问,因大家都没提前拟过采访提纲,了解过这位专家,全程尴尬结束。我突然就想着以前我们在书上也有很多类似的案例,因准备不充分导致被访者不舒服甚至拒绝,这也是目前很多记者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网上有很多吐槽记者的声音,其实有时候我也能理解,本来就是自己的错别人当然有质疑的权力,毕竟每行每业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差的,就看哪边占的人数多,就能让别人大致形成整个行业的刻板印象,所以提升记者自身的能力乃至整个行业的业务素质真的很重要。
周四亚玲姐告诉我周五有一个防电信诈骗的讲座,暂定我和韵如去,第二天我提前到达开讲座的地方,但不知道具体在哪个会议室,在入口那看着一些老人朝同一个地方走去,就随便问了一下,虽然说的不是防电信诈骗,但我直觉告诉我应该就是同一场讲座。于是我跟着他们一起到达了会议厅,看见有几个穿着警服的人,我判定我来对了,随便找了一位警察叔叔,想问问亚玲姐给我说的王老师是哪一位。恰巧,被我问的那位就是王老师本人,问了他一些基本情况,然后找了一个位置记录讲座重要内容。讲座结束,我顺带问了问王老师社区有没有抗战老兵或者劳模,他给我推荐了一位公安二级英模,我向他要了英模的电话号码,想着回头跟刘主任说说这个线索。
回到家开始整理讲座信息,写完后发给韵如看了一下,问她是否有要添的或者要改的内容,她说没有,我便将稿件发给了刘主任。
周六闲不下来,决定去长寿苑社区瞧瞧,长寿苑社区是我在一个群里看到的做得比较好的社区,还在全国获了奖,想着这样的社区应该会有很多线索,不管有没有收获,建立联系总是好的呀。于是规划好路线出门,天黑压压一片,感觉会下大雨,在楼下迟疑了一会,还是决定去看看。到达社区老党员工作室,门是关着的,看了一下上面的告示,工作日才会有人值班,于是我问了附近的几个人关于“帮帮团”的事情,他们都说不知道,听一个小卖部的阿姨说,李爷爷(工作室负责人)好像在搞活动,但具体在哪不知道,我围着社区逛了一圈也没看到搞活动的人,最后在广场看了一下该社区的相关资料,感叹他们社区是真的做得好,结对帮扶、帮帮团、漂流书屋、义务理发、关心下一代等搞得如火如荼,让我更想找到有一个可以对接的人。在广场的公告栏里列了几位牵头的老党员,我拍了一张照片,到达一位老党员的院落,问是否知道李爷爷,看门的那位阿姨告诉我他就住这个院,并告诉了具体的位置,但是走进院落里,阿姨口中的“一单元”有好几个,我又怕敲错了门,又问了一位在楼底下休息的老爷爷,他给我指了指方向,我到达李爷爷住的楼层下面,但不知道是哪个房间,好在我知道在二楼,二楼只有两户人,给自己壮了壮胆,敲开了其中一家人户的门,开门的爷爷看着有点生气,我问了一下李爷爷住哪,他不耐烦的跟我指了指对面,我向他道了歉并谢过后又去敲对面的门。那时候又是吃午饭的时候,我怕打扰别人的用餐,想着是否要下午过来,但是又怕下午人家要睡午觉就更加不便打扰了,想了想,还是鼓起勇气敲开了对面的门。好在这一次敲对了,李爷爷很热心的招我进屋,并滔滔不绝的跟我讲了他们社区的事情,最后还带我去老党员工作室看看,看着墙上的老党员简介,我问能否联系上那两位抗战老兵,因为我们刚好有一个致敬老兵的专题,他给我推荐了一位离工作室很近的一位,并带我去了他家,他家是他和保姆一起住,保姆是新来的,都不认识李爷爷,开门很警惕,问我们是谁,好在李爷爷在,直接就带我去找抗日老兵李龙爷爷,李龙爷爷本来准备睡觉了,看着李爷爷到来,非常高兴,拉着他的手就让他坐,李爷爷说明来意,李龙爷爷本来想拒绝的,但看着我是跟李爷爷一起去的,就答应了下来,李爷爷告诉我,李龙爷爷没接受过任何媒体的采访,我是第一个。我心眼里感谢他们两位李姓爷爷。
采访结束,李爷爷又将我送到地铁站,我一直说不用送我,我知道路,即使不知道手机导航就到了,他说他带我走不会绕路,下次过来就很方便,也快一些,看着他那瘦弱矮小的背影,我时常感叹,上天是眷顾我的,让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如此善良,或许这也是我敢一个人去敲陌生人的门吧。谢谢您,李爷爷,谢谢我当天在长寿苑社区求助过的每一个人,谢谢你们!
周天跟着何姐在世纪城博览中心宣传,因是老博会的最后一天,来逛展的人并不多,里面的工作人员都比逛展的多,于是何姐说上午就可以回去了,于是我到表演区把装好的礼品送了出去,就准备收拾东西回家。
总的来说这周还是挺充实的,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就喜欢这种忙碌又充实的日子,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位又多了几分喜欢,但是稿件质量还需提高,特别是标题,因为以前在学校院报写新闻稿的时候,一般都是老师帮我改标题,就养成了随意拟标题的习惯,这不是个好习惯,以后还得多看些相关书籍,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