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宝宝发烧,很多家长都心有余悸,害怕的问题非常多:宝宝体温高是不是代表病得很严重?要不要吃退烧药?会不会烧坏脑子?什么时候去医院?……
发烧本身不是病,但的确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症状,在医学上,更确切一点,叫做发热。
平时,妈妈们争议最大的点可能就在于“宝宝发热,到底是在家护理还是去医院看病”,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探发热的究竟。
宝宝发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人是恒温动物,能保持体温恒定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体内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而中枢存在一个默认值,在医学上称之为体温调定点。一般而言这个值是37℃。
体温调节中枢就类似于中央空调的控制器:冷了,中枢会让身体增加产热以保持体温;热了,会通过出汗来散热,如此一来,体温便能恒定在36℃~37℃(腋温)这一范围。
当我们遭受感染的时候,机体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以保护自己。体温调定点会被机体重新设置,适当上移(比如上移到39℃)。然后人体便会做出相应的措施来增加产热,以保证我们的体温达到调定点。这也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一种举措。
在发热初期,孩子的手脚摸起来会变得冰凉,这是因为皮肤血管收缩所致;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寒战,这是人体通过肌肉收缩来迅速产热。这就是体温上升期。
此时我们可以用温毛巾敷一敷孩子冰冷的手脚,改善末端循环,帮助散热。当体温达到调定点所设定的温度值时,机体产热便会减少,与散热量持平,维持一定的体温。
当高温持续一段时间,感染得到控制后,体温中枢会降低调定点,这时体温比调定点高,那么身体就需要降温,通过扩张末梢血管以及出汗的方式来增加散热,使体温降低。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发热?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3℃。宝宝的正常体温会随着孩子的年龄、活动量以及一天中的时间变化而变化。
婴儿的体温通常较高;
在活动后(包括哭闹、进食等)体温也会略有升高;
每个人的体温在午后及傍晚较高,午夜和清晨较低。
一般来说,肛温更加接近于人体的核心温度,所以我们把肛温超过38℃定义为发热,这也是婴儿发热判断的金标准。
其他的体温测量方式如口温、耳温、额温、腋温等都有所不同。
美国儿科学会(AAP)对不同部位的发热定义温度如下:
肛温、耳温、耳温≥38℃
腋温≥37.2℃
对于6月龄以下的婴幼儿,耳温的测量是较不准确的;额温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也不准确。水银温度计尽管在我国非常普遍,但是由于其存在的危险性,也不推介使用。
目前我们推介使用电子温度计和耳温枪(6月龄+)。
发热对宝宝会造成什么影响?
发热的时候,孩子体内的代谢会加快,心跳也会加快。
发热还会影响消化功能,孩子的食欲也会有所降低。
除此之外,发热还可能会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孩子会表现为烦躁甚至出现惊厥(关于惊厥我们会有专门的文章);当然也可能会出现过度抑制而导致昏睡、昏迷。
但是这种影响对孩子利弊如何?我们是否需要考虑这些影响而进行积极退热?
其实,从进化的角度看,发热作为炎症反应,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因为它起到了对抗感染的作用。也就是说,积极的退热措施可能对孩子的疾病并不会带来太多的益处。
这也就是我们在提到退热时会强调的一点:不要以退热为目的而退热。退热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感到舒适。
如果孩子发热了,但是并没有感到不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先选择观察并多补液,当孩子出现不适的情况下,再使用安全的退热药物。
一般家庭常备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其中的一种就够了,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泰诺林和美林。使用时需遵医嘱或药剂师的说明,不要凭感觉随便用药。
什么情况下需要带宝宝去医院?
首先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决定。
如果孩子小于3个月,出现发热应该立即就医,因为孩子可能存在严重的感染。
而对于大于3个月的孩子,出现了下列情况应该前往就医:
① 反复高热,体温≥39℃;
② 2岁内的孩子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2岁或以上的孩子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
③ 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
④ 出现嘴唇或甲床发绀;
⑤ 存在精神状态改变:嗜睡或哭闹;
⑥ 除发热外同时有其他症状,如颈部僵硬、剧烈头痛、咽痛剧烈、剧烈耳痛、不明原因的皮疹、或反复呕吐或腹泻;
⑦ 退热后还是呈现病态;
⑧ 症状愈发严重。
♥ 小稚说 ♥
很多妈妈在发现宝宝发热后就非常紧张以及焦虑,但其实孩子生病时,家长保持镇定是很重要的。
在发现孩子(3月龄以上)发热的时候,首先看看他的精神状态、饮食状况同时观察孩子有没有除发热以外的症状。
如果孩子精神好、能吃能喝,那么就不需要过分担心,那是宝宝的免疫系统正在和病原体作斗争,这时候我们只需要注意观察、加强护理。
如果伴随了其他的症状比如咳嗽或者腹泻,那么在发热护理的基础上加上相应的家庭护理同时做好手卫生和隔离措施即可。当然了,如果出现前面提到的情况,及时就医才是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