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人口特征已发生显著变化
今天上午,在国务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公布了我国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死亡人口1041万,人口总数141175万,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自1962年60多年来中国人口首次出现总量的减少。
同时,根据80后、90后以及00后人口数量、婚育观念等数据和信息的统计调查,婚育人口总量显著降低,生育意愿显著下降已是既定事实。即便未来中国完全放开生育限制并施加生育鼓励政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口出生数量还将持续保持低位;而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中度老年化,未来很快将进入重度老年化,老年人口的死亡数量将继续保持高位。
因此,中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呈现少子化、老龄化,以及人口总量持续降低的人口特征。
二、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将对经济产生显著影响
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特征具有极大的相关性,过去40余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即极大地依赖于中国巨量的劳动力人口和消费人口。而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经济的持续低迷,与其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也具有极大的关系。
简要来说,少子化对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因为这代表着增量用户的直接减少。对母婴、教育等行业的负面影响立竿见影,肉眼可见;对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的不利影响也将比较显著,而且具有延展性;而娱乐、体育等相关行业,也会因需求萎缩而导致规模下降。
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则是有弊有利,尤其是随着更多高收入群体进入老年阶段,全社会的有钱有闲阶层数量大幅增加,这对文化娱乐、康养旅游行业是利好;由于需求总量增长,对医疗保健行业也是利好。
毋容置疑,各经济部门都需要根据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政策,积极适应已经发生以及即将发生的消费结构变化。
三、对旅游行业的影响比较复杂
旅游业覆盖多个细分领域和不同的地域,其发展既依赖于消费人数,也依赖于消费额度和消费频次,人口特征变化对旅游经济的影响,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于少子化的变化来说,对于一次性的旅游目的地和产品来说,是直接利空,比如自然型景区,一般重游率低,消费金额稳定,消费总量将减少。而对于文化型景区和游乐项目来说,利好利空难以一概而论,因为在消费人数下降的时候,消费频次和消费金额可能会上升。以迪士尼乐园为例,即便在全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其营收总额仍然在增长。
对于老龄化的变化来说,则可能利好更多一些。以未来10年为例,进入老年阶段的群体将以60后为主,与50后群体相比,他们人口总数更多,退休收入更高,消费能力更强,而更加不同的是,他们的消费观念也与50后群体有比较大的不同。他们将更加愿意在文旅休闲上消费。而随着70后,乃至80后进入老年阶段,这个趋势将更加明显。
从旅游项目的类型来看,当前的人口变化对重游率较低的自然型景区将构成比较大的利空影响;对同质性较高的乐园以及文化景观项目亦有较大不利影响;但对资源稀缺、品质较高、文化内涵丰富的度假型项目将是利好;对产品差异性大、文化和旅游融合度的项目,也不会构成负面影响。
从出游目的地角度来说,出境游受人口特征变化的影响不会很大,因为出境游的主要群体还是城市居民,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居民消费能力仍将保持高位,结合消费额度和频次来看,出境游的总人次量仍将相当可观(地缘政治冲突将是出境游最大的利空因素)。
国内旅游则可能呈现出较大的分化。海南、云南等气候更舒适、更适合度假的旅游目的地可能会迎来利好;新疆、贵州等资源环境较好、交通条件大幅改善的区域,可能迎来较大的增长;成都、杭州等因有良好的城市环境和人文环境,可能仍将保持较好的发展;而东北、内蒙古、河北等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以及人口外移较多,旅游业的发展则可能会比较吃力。
总而言之,人口特征的变化毫无疑问将对经济发展带来各种影响,旅游行业因为覆盖范围广,对这些影响的消化能力比某些单一性行业要强。但总体来说,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将带来行业内外竞争格局的变化,行业企业还是需要注重产品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在风云变化的市场中,只有具备足够的竞争力,才能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