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运用矛盾来塑造人物

1什么是小说?如何写好一篇小说?

2当我们读完一篇小说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会对里面的故事以及里面的人物都有着不同的深刻的印象。就比如当我提起孔乙己时,就会想起来他说的一句话:“读书人怎么算偷呢?那是窃。”以及它的鲜明的性格。再比如提起闰土的时候,就会想到中年时期的闰土的麻木不仁,以及小时候闰土的机灵、活泼、生机勃勃,这就是闰土的反差。提起杨二嫂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象到中年的她是多么的“伶牙俐齿”,不但和闰土一样麻木不仁,甚至更进一步,做到了恶,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去偷窃。然而,年轻的她就有了反差,年轻的她是豆腐西施,坐在豆腐摊儿面前,不用吆喝,就会有人来买,有了经济收入,就是因为她漂亮,可当她老了之后,就变成了那样子。

3这就是小说的塑造的人物,当我们一提起这些人名,就会想起来和他们发生的一些种种的事情,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他们的性格特点,并且印象深刻。这就是能够写好小说的最重要的一点。

4既然这些人物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深刻的印象,假如我们就是写小说的作者,那我们该如何去塑造这些人物形象呢?

5在《智取生辰纲》中,作者做完美的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主人公杨志为了让自己做官,就不得不帮忙给财产来得名不正言不顺的梁中书送给岳父生辰纲,为了博取他的信任,等到这事儿成了之后,梁中书自然会给他一个官职。因此,杨志就和另外十五名乔装打扮的禁军一起来到了去往送生辰纲的路上。一路上,杨志为了更顺利的将生辰纲送往目的地,他就不断的去鞭策以及催促那些因为杨志肉体上的压榨而导致总想要休息的禁军们,这就导致了杨志和那十五个人的关系分崩离析,使内部混乱,使敌人有了可乘之机。而这就为后面做了铺垫,正是因为内部的混乱。后来当卖枣的七个人出现的时候,杨志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警惕,认为这七人是可疑人物,但后来七个人的演技获得了杨志的信任。于是就出现了一位卖酒的人,七个人相对一个人而言,杨志对于这一个人的警惕就放松了不少,再加上内部混乱,那十五个人看见卖枣的七人喝酒无碍,便都去凑钱喝了酒,杨志见状,便也少喝了些许。最终他们还是喝到了下了蒙汗药的酒,眼睁睁的看着生辰纲被那几个人偷走。

6假如这件事情再来一次,杨志换一个方法去押送生辰纲,生辰纲还会被偷走吗?在这个过程中,杨志和那十五个人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假如杨志和那十五个人的关系变得好一些,在路途中,杨志不再去一直用藤条鞭打那15个人,而是用理性的语言去催促他们,说一些好话,让他们前进,生辰纲最终还会被偷走吗?

7杨志押送生辰纲,就是因为他想要有一个官职,而这十五个人的想法和她并不是一样的,即使将生辰纲成功的送到了目的地,梁中书也不会真的给这十五个人每人都有一个官职,而是只有杨志的份儿,因此,这和这十五个人的关系并不大,那么,是否快速的安全的将生辰纲送到目的地和他们的关系也不大。即使杨志不断的去感化他们,成功的鼓舞了他们,他们也向前快速的前进,但最终他们也会因为外界的一些原因去买这个酒喝。之所以他们会喝酒,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水,他们很渴,一路上都是他们在背行李,即使当初带上了水,他们也会很劳累,也同样会去休息,因此,这是避免不了的。即使他们不休息,但是另外七个偷生辰纲的人也十分的聪明,他们刚开始就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去偷生辰纲,不管杨志他们一行人怎么变法子,这七个人也都会去想办法,最终的结果还是被偷。

8这就是这个小说的妙的地方,作者利用这些矛盾去塑造人物。再想想《水浒传》中有几百号的人物,作者吴承恩都是在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去塑造人物,也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人物的深刻影响。

9而当我们去写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根据矛盾去塑造人物,给读者对于小说里的人物而言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对于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新的认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