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为什么喜爱喝茶。
01
茶和社会(其一)
选择开篇就给出这么大的话题,是难以把控的,但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茶这种饮品,近几年的口碑,一直不太好。与其说是“饮品”,倒不如说是被俗套的名利场,包装成了“礼品”。
但在我看来,并且在正确的观念中,茶,本就应该是茶。
娱乐精神爆棚的网友们时兴调侃“卖茶女”的段子,大抵的剧本是:
1.陌生女孩的好友申请
2.将错就错的暧昧问候
3.温柔藏刀的套路陷阱
此类卖茶女的套路,大多都是美人计+感情牌,总会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赶鸭子上架,拿来作为唤起客户同情心的幌子。也许老人家自己都不知道,乖巧的孙女,一夜之间就凭空给自己变出了一座浩大的茶园吧?
我倒是觉得,投机倒把的人,各行各业都有,茶本身是无罪的。
02
茶的触感
南方自古盛产茶叶。名贵的品种,当然是被精致的礼品盒包裹着,一盒一盒,像是身着华彩罗舞的艺伎,腰间缠绕的锦带,恰到好处地托起蕴涵诗意的胸怀。就那么在静谧的气质中,端坐着等待宾客的召选,一言不发却又自然地向外散发着魅力。
既然说了是富庶的南方,几乎每间大型超市,各类不知名的廉价茶叶,居然能随意散漫地在巨大的池子里,堆成一座小山,和大米、绿豆等等并列在一起。平易近人得让人怀疑,又总在经过之时,吸引顾客把手伸进茶叶堆中,恣意揉搓。
茶叶的触感,立体感极强,托气味的福,放在手里摩挲,酥痒的触觉缠绕着清香的嗅觉。
除了传统意义的茶叶,水果茶和花瓣茶也逐渐流行。年轻人更加青睐这些缤纷的果味茶品,虽然不见得一定会购买,但伸手把玩一番,或是光用双眼看看,就在心里留下了鲜亮的活力。
茶的触感,既是雅俗共赏,更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03
茶,入喉
茶,始终还是要拿来喝的。
红茶味多苦,片刻方才甘甜,余味无穷。
我个人是更爱绿茶的,简简单单、清清淡淡。
也许是年龄和阅历还未到达红茶的层次,绿茶,无论从气味、口感和颜色,都在心中略胜一筹。毕竟人类生于大自然,对绿色的物品总是难以抗拒。
磨砂的杯盏,大拇指肚贴合着甚是惬意。光滑的内壁,稚嫩的青绿色和洁净的白玉色,共同撑起了充满张力的澄澈,一眼就陶醉在微风席卷的山谷间。亲吻着将茶送入口中,滑顺的质感,在会厌分头行动,向上是贯穿颅腔的芬芳,向下是沁人心肺的通透。叫人不过一瞬尔便穿梭到了茶园,身临其境。
我看到,茶农背着编织的箩筐,素色的袖子被挽至肘部,专注细致地采摘,嘴角是抑制不住的淳朴笑意。清风徐来,花草叶枝盈盈地摇摆,茶农们舒展劳作的腰,迎着扑面而来的凉爽,大口地呼吸着渲染了绿意的空气,三两孩童在田间嬉闹奔跑,悠扬的笛声从远方传来。
父亲是喜好红茶的,坐上一壶水,小煮着就能喝一下午。
“红茶咕咚一口闷,肯定是苦的。要稍稍卷舌,从两侧渗进喉咙。”
如此玄学生僻的语言描绘,恐怕也只有父亲自己懂得什么意思。
虽然还是没能理解父亲的喜好,我倒宁愿相信,茶和人生是一样的,不同的眼界和阅历,泡的是不同的品种,喝的是不同的意境。
04
茶和社会(其二)
发现端倪了没有,第一大段写了“其一”,一直留到第四大段才写“其二”。
这跟泡茶的道理,是一样的,需要一洗、二冲、三泡的酝酿。
城市中有许多茶庄,装潢考究、格调达意。夜幕降临,疲倦的成年人们从高楼大厦的各个角落中钻出,走向茶庄。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在这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文人墨客,以茶代酒,举杯邀月,不作蓬蒿。商业精英,临案小聚,天文地理,海阔山遥。偶尔甚至还有政界的大佬莅临,在龙蛇飞书的屏风后,隐瞒地细说一二。
古人说,从商是凡人最好的选择,因为只有经商,才能让有限的生命,尽可能多地见识世间的方方面面。
茶叶杆,本身是苦涩浓烈的,
但是经过水的调和,
便弥散了柔和均匀的茶液;
社会,本身是深奥不可见底的,
但是在这茶庄中,
一来二去,妙不可言;
成年人的世界,本身是晦暗繁冗的,
褪去疲倦的外套,
结交别样的轨迹。
小小一盏茗茶,杯底折射的是社会。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