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夏天一档我很喜欢的综艺节目叫《乐队的夏天》,令我震惊的是玩乐队的人普遍经济状况不好,而且大多数人都有自己本职工作,利用工作养音乐。一开始很不理解这种行为,但想想他们玩乐队的初衷根本就不是为了赚钱,物质生活的匮乏反而对精神生活起到了催化作用。莫欺少年穷,虽然互联网时代造成了很大冲击,但是原创和现场是不可取代的,坚持初心创作好作品,通过音乐释放自我,在音乐中找到灵魂,这些是无法取代的。
同样回归本心的还有民谣,摇滚激情,相反民谣安静,总归都是音乐中的一种风格。有人说读作者田禾的书就像是听民谣,在这本《停歇之书:给自己留点空间》中,我们就能深深的感受到他向内而生的强大精神,一部闲走随想集,那些路过的风景,遇见的人,都丰富着他的灵魂。曾经做过音乐、地下歌手、出过摇滚小说,也因为这些经历,如今成为自由作家的他才能脱离虚构,写出真实的生活。
平日里我们随着人潮奔波,也许很难像作者一样坐火车从祖国最东边到西南边,踏上一次次远行,慢慢感受火车的行驶,欣赏沿途的风景,聆听路上的故事。作者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火车上,在火车上寻找片刻静宁,又在火车上看尽世俗,那些形形色色的人带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有心酸、有感动、有无奈、有彷徨、有欢笑、有争吵、有泪水...
我们总说“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要么健身。”生活本来就不易,我们在一复一日的工作后,其实早已疲惫不堪。就像汪曾祺在《慢煮生活》中说到的那样“你很辛苦,很累,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烫不凉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不必刻意为了晒朋友圈,去旅行去健身或去做点什么,追求流行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找到自己的兴趣才是关键,就像爷爷的退休生活,回归田园感受播种和收获的喜悦,在书法和绘画中沉浸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
选择怎样的工作和生活,都是人生的一种态度。有时候很羡慕作者的生活,普通中又带着特立独行。正是这些小众的人却实现了大众人的梦想,也正是这些人的存在,才让我们知道有梦可寻,滋养着我们心底那些向往自由的光永不熄灭,努力过好当下,然后朝着梦想努力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