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不参与后续决策

昨天下午我想找个电影看,翻来翻去选中了《傲慢与偏见》,电影的画面和色调都很唯美,但是看了一段时间后,我依然不清楚故事主线,翻译也比较混乱。

这时,我看了一下进度条,时间已经过了25分钟,我不禁犹豫:是继续看下去,也许后面会慢慢精彩起来?还是直接退出换个电影?

在思考5秒钟后,我决定退出,之后再找的电影是黄渤主演的《疯狂的赛车》,无论是剧情还是搞笑程度,都非常不错!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就是:不要让沉没成本参与后续决策,如果一件事持续做下去只会浪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及时止损也是一种良策。

如果我坚持云里雾里的看下去,很有可能两个多小时就这样被浪费掉了,同时我也失去了遇见好电影的可能性。

那么同样的道理:和一个不合适的人纠缠不休,就会失去遇见良人的机会;继续做一件错误的事,就会错过步入正轨的时机。

书法大家张文举,从小梦想成为一名作家,他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每天写500字的文章,但是寄出去的投稿总是石沉大海。

29岁那年,他收到杂志主编给他的信,信中说他很努力,但是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过于苍白,暗示他不适合写作,但是主编告诉他,他的钢笔字很好,建议往书法方向发展。

张文举一下子犯了难,坚持了数十年的写作难道就这样放弃吗?但犹豫不多时,他便决定潜心练习硬笔书法,正是这一决定,他才能成为著名书法大家。

你看,不能因为舍不得沉没成本,就想继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在重大决策面前,“断舍离”才是真正的强者思维。

正如易中天所说:“人生如果走错了方向,停下来就是进步。”我们不能让沉没成本参与后续决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