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看《悟空传》的时候,今何在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非常喜欢,又让我非常沉默:
人生最有价值的时刻,不是最后的功成名就,而是对未来正充满期待与不安之时。
有未来是件很开心的事。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去见证这个未来,见证我们走过的路。成败,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去追求理想时你就会明白,你很可能不会成功。最关键就在于,当你深知这一点时,你还要不要去追求。
我经常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我也经常为了更新而更新,所以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会问自己:那真是我的梦想吗?我真的喜欢它吗?它是对的吗?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却始终不得答案。
前天在家跟朋友喝酒,我们聊到未来。那真是一个宏大的话题,我们为之讨论了很久。从过去开始相识,到后来各自发展,再到当下,最后是未来。我们当下过得都不理想,心里紧巴巴地却谁也不对谁说。因为我们知道做什么有用,做什么无用。她说,你要明白自己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可以坚持一辈子的事。那是你的梦想。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曾当着全体师生的面朗读我写的文章,那时的感觉就好像心底有一个东西在苏醒,像鸡蛋被破壳,像大地被幼苗钻破。就像平地一声惊雷,猛然间我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再后来,去了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一个人,慢慢学会与这世界相处,学会忍住思念,学会被冷漠,学会谦卑,也学会卑微。那时写东西是我唯一的慰藉,一个小小的黑色笔记本里记满了胡言乱语,没有规则的,杂乱的,平庸的,却是最真实的,内心的孤寂。后来,我进了学校的文学社,开始有目的的写,开始慢慢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色,那是当时唯一让我觉得未来充满希望的事。
毕业后,有一段时间里就靠写东西为生。虽然工资很少,但是我很喜欢自己的做的事。于是我可以在外面有房子住,可以去超市买自己喜欢的食物,可以在网上买自己看中的衣服和书。我很开心当时能找到那份工作,也庆幸能够遇见很多愿意帮助我的人。至今我都很感激那段美好的时光,那是一段真正的无忧无虑的时光,真正的踏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
从那之后,命运似乎开始厌烦我的安乐,于是给我安排了很多麻烦,是真的麻烦。我开始出手应付,有时从早上十一点到凌晨两点,有时从早上九点到凌晨五点,我满心疲累,不再买书,不再看书,不再写东西,似乎他们从未出现在我生命中。
有一天晚上,我睡得很沉,因为我做了一个很深很可怕的梦。我梦见我躺在棺材里,四周漆黑的可怕,好像连我的眼白都被染成了黑色。梦中的我睁着眼,又好像是在闭着眼,好像是清醒的,又好像在沉睡。我的脑袋好像突然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扭成一团浆糊,我疼的从梦中醒来。我把被子从身上掀开,一本书掉到了地上。睡前只看了两三页,就沉沉睡去。我真的不再是以前那个爱看书的孩子了,长成了一个一看书就犯困的青年。
曾经跟个朋友有过这样的一段话,那时我被问的无语反驳。至今想起来,我有很多话想对他说。但忽然一想,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他也只是根据自己的过往以及经验在向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表达他的看法罢了。
朋友:你有理想吗?
我:当然啊,当然有了。谁没有理想啊?
朋友:我就没有理想,我也最看不起理想。
我: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何区别?
朋友:你电影看多了吧?电影是电影,现实是现实,实现可比电影难多了。
我:我知道。
朋友:你不知道。
我:我知道。
朋友:好,好,好,你知道。那我问你,你知道理想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我:用来实现自我的啊。
朋友:幼稚。自我需要实现吗?难道你现在是一团空气?
我:你这是诡辩。
朋友:很多人都有理想,但他们又没有理想。因为理想仅仅是让他们认清现实的可怜工具。理想,只是用来幻想罢了。你看那些成功的人,他们难道没有理想吗?他们有啊,但是最后做成功的事情,和当初的理想有关系吗?他们真的成为当初心中的那个自己了吗?没有。因为他们的成功源于理想的破碎。他们知道,失败和绝望才是自己最大的动力。
我:……
那时我差一点就掉进了他的诡辩当中,只因自己单纯的相信,不愿接受那些冷冷的现实,于是一步步坚持了下来。在此过程中,我学会了自我催眠,从一丝丝的自我相信到现在的坚定不移。
经历的多了,心里的想法自然就多了,但如果把它们说出来的话,却变得少了。你会发现世界上其实没有那么多道理,没有那么多要相信的事,一切的根源都在于自己。
你觉得自己是神。你就是。
你觉得自己很平凡。你本就平凡。
你觉得自己独一无二。人人生来不同。
最后关于理想,我比较同意今何在说的。在我们追求理想时,我们本就明白,我们很可能不成功。最关键的就在于,在我们深知这一点时,还要不要坚持。
既然用《悟空传》开头,那也用它结尾罢。
如果失去是苦,你还怕不怕付出
如果坠落是苦,你还要不要幸福
如果迷乱是苦,该开始还是结束
如果追求是苦,这是坚强还是执迷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