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件事是最近发生的,一个冬天的晚上,我一个人在宿舍,闲来无事,看着电视。突然微信声音响起,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亲戚发来一张图片。我没有在意继续看自己的电视剧,过了几分钟他有连续发了几句话,我还是没有忍住记得的心情,打开了微信。我只是默默的回了一句“你是找我讨论问题吗?”
2--我现在开始认真的看他发的图片,其实当时我是没有看懂的。
2.1--后来又看到他补充的一句话“不管你如何强调为自己而活,实际上都却是为别人而活,这有错吗?”原来是和我讨论这句话的对与错,我回答这说:这个要和环境绑定在一起,看这个环境中有没有别人的存在。有别人的存在,会让你一步一步的社会化不过前提是你自己参与到社会化的过程中(如果你不参与,那就没有办法了),你就存在于一个关系网,一个依赖网中,这也就是人类区别于非人类的地方。如果你像鲁滨孙一样,被迫来到有个无人岛,你就会真的成为一个猿人,一个原始的动物(我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观点),不过后来鲁滨孙也找到了自己的人来朋友或相似的代替品。
2.2--之后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怎么说呢?我执着于必须有一个是对的”,我写到:你这句话中的“己”已经明确了别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你进行了对比,是把你得到的东西和别人收获进行了“你认为”的对比,好坏都在你心中,只有你才是标准的制定者和决定者。再说其实世界上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不合适,同样的一个东西在不同的情况下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比如说我们常说的高考,北京四中能上清华的一个班就有10个人,而对于山东或安徽的录取人数可能是好几千人的学校只有一个。在北京你就有适合清华的,在安徽你就不合适清华。其实就这么简单罢了。针对他说的对和错,我觉得观点没有对和错,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他回我你很中庸。我想不是我中庸吧,看看百度对中庸的解释: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事态度。就像世界大学生辩论赛中的“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辩论是一样的,要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你说的是一种道理,在你提出的理论体现下不会出现白马非马的悖论就是正确的。
2.3--后来又到了嘘寒问暖的时间了,简单聊聊就结束了,很久没有的事情了。
3--发现自己有很多问题,理论和人家说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做起来总是不尽如人意,总是想一出试一出,坚持不想来。每到晚上,躺在床上,这样对自己说今天是不好的,结果明天还是一样,这样怎么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