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尝试还是难以用几个词阐明我对这个故事、这位人、这本书的整体感受。我只知道自己喜欢这个故事,对克里斯多夫感到由衷亲切,这种感觉仿佛回到了十一二岁看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的时候。两位作者都为人物设置了一系列并不算独特的遭遇,并展示了他们的各自反应与情绪,还庖丁解牛般为读者解释了他们内心情绪变化的原因,及其背后附带的哲学规律。尤其第三点,这些带着理性与经验的总结阐释很见功力。
一 童年:不会被定罪的避难所
“生活是一场永不停止的战斗” ,战败者下场如克里斯多夫的父亲
小小年纪扛起家里 但是童稚未泯,还未经过生活洗礼
外祖父深知自己死后,这个幼小肩膀要扛起全家人重担太过痛苦,想为长孙多撑几年,但来去不由人,在小约翰刚崭露头角时猝不及防的离开了
二 踏入社会
这个少年音乐天才,董事、稳重、勤奋的孩子踏入社会会遭遇什么变成什么模样呢?这个好奇心是我迫不及待看下去的重要驱动力。
只是结果并未出现童话式逆袭 ,各种现实差距,社会成见和成年人的诱惑交杂折磨着约翰,我更坚定的明白了两件事:
1 人间不易,社会并未有太多宽容
成年人的社会与孩童泾渭分明 许多诱惑与约束是不到那个阶段无法洞见的
2 人在社会上注定要经受许多磨炼才能长大
对一个男孩来说 爱情通常是帮助他们成长的苦口良药
但更重要的是有一技之长 专注在自己的工作中 这是在社会定下的根基。从这面上 约翰自小学习音乐 音乐对他来说是比语言更能传达情绪的工具 并且他还能靠此养家 这是外祖父和爸爸留给孩子仅存不多的保护伞。
三 交友观
朋友是很难得的 而且朋友的前提通常是有相同的步调
处在同一个环境 有相似的条件 相似的爱好或品性(或许表现反差很大,但核心的价值观念必定是一致的)
没有跟上步调的 注定会逐渐疏远。
克里斯多夫没有朋友 他是一个极度缺爱的孩子,身为家中老大,几个兄弟年纪相差少,他几乎没有独享父母关注的时刻,反而得不断照拂兄弟,但并不讨弟弟欢喜。父亲酗酒,母亲被生活压得麻木,祖父早逝,两位弟弟势力精明,尚需他照顾。他常心中情绪万丈,但无人可倾诉。也因此他常会对在一段关系中过于用力。第一个朋友,是个男孩子,却被他处出搞基的感觉,最终过于敏感和霸道的姿态引起对方不快,两人不欢而散还遭弟弟嘲笑。
接着他寄托于爱情,但三段恋情带给他的只有反复的伤痛、折磨。第一段,由于门户差别,被“素来欣赏他”的女孩妈妈无情点破而被迫分手,得到一堂社会门第教育和撕心裂肺的折磨。
第二段,满怀希望正要开始,爱人突然暴病身亡,留下满腹遗憾。
第三段,被动开始的爱情,却遇到作风浪荡的女孩,付出了一切,顶着周遭压力却被弟弟惨带绿帽 。至此心灰意冷,酗酒度日。
可怜的约翰 坚强的约翰在人生的路口上孤独的走着,隔三差五被生活教育。平心而论,他并未做错什么,只能说生活不容易 ,所幸他还有音乐,有他的舅舅。或许他未来会成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但看到目前为止,我觉得他未来的生活注定不会顺遂,而这与他的才华无关,与他的性情关系反而更大。我想起了朴树,接受采访时他说话磕磕巴巴——因为太久没说话了,他自己说他更擅长用音乐表达自己。
有时间我挺羡慕他们,有音乐,可以引导情绪宣泄。但我又不羡慕他们,从朴树的状态来看,他患有抑郁症,严重烟瘾,身体乍看弱不禁风,不生孩子“我不忍心让孩子来世上受苦”。生活很残忍,总是利用苦难榨取这些天才的艺术灵感,造福了我们这帮平凡人,但当事人并不幸福。只是并不同情他们,其一因为自己也是局中人,没有资格,社会最富同情心的该是老人和孩子,总是以旁观者心态看着社会。其二,创作带来的喜欢该是不弱于性与毒,只是我们这些平凡人没有机会领略。无论从哪个角度 ,大家谁都没比谁好,也没比谁差。
这个社会 唯有懒是原罪,人海茫茫,一种米养出百样人,但罗曼罗兰说,人只分两种,一种体格健康的,一种身体羸弱的。前者乐观,开朗,深处困境不沮丧,如同约翰父亲,后者悲观消极,多愁善感,及时一生顺遂依旧愁容惨淡,唯唯诺诺如同约翰的房东一家!
努力做那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