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书笔记 4

第四章(1)

母亲白赵氏明白这个底里,表现得十分通达十分宽厚,一面教授一面示范给她,怎样把弹好的棉花搓成捻子,怎样把捻子接到锭尖上纺成线,纺车轮子怎么转着纺出的线才粗细均匀而且皮实。纺成的线又怎么浆了洗了再拉成经线,怎么过综上机;上机后手脚怎样配合,抛梭要快捷而准确;再进一步就是较为复杂的技术,各种颜色的纬线和经线如何交错搭配,然后就创造出各种条纹花色的格子布来。
织布机

看到这一段,想起小时候,在老家曾见过奶奶和母亲她们就是这样做的。好久没想起奶奶了,以前也从来没有想起过这些情节,没想到这一小段描写,竟然把埋藏的很深的记忆唤醒了。

记得当时,奶奶曾教过我,好像是把棉花摊成一个个大概筷子长度那么宽的棉片,棉片的长度随意,然后把棉片裹到一根筷子上,一定要裹瓷实了,裹成直径三厘米左右的棉花卷——也就是捻子。

纺线

捻子准备好以后,奶奶会盘腿坐在炕上开始纺线,先把捻子的一头接到锭子上,(这个如何接上去的,我不知道了)然后一只手摇着纺车,一只手拿着捻子往后拉,随着纺车轮的转动,把做成捻子的棉花纺成线,线不停地缠绕在锭子上,而手里的捻子越来越短,一个捻子快完的时候就再接上一个,锭子上的线满了就再换一个,就这样直到把捻子都纺完。

这个我学着纺过,但是两只手配合不好,纺出来的线不是断了就是粗细不匀,甚至线中间还会出现小小棉花团,操作起来不像奶奶那样轻松自如。

纺好的线是需要上浆的,这样可以增加棉线的强度,而且织出来的棉布挺括不易缩水。如果需要的是有图案的棉布,那还需要给棉线染各种色,如果只是单色的就省事多了。

纺好的线一部分一根根拉成经线,绕到一根轴上(暂称为轴吧,那个东西实际叫啥我不知道了),根据需要的图案并排把经线穿过综(zèng),综有两个,这个综的作用是把经线一根一根分开,并且在织布过程中把经线分为上下两层,这样梭子才能从中间穿过,梭子里带的就是纬线,经线上下交替是两只脚控制,纬线左右穿梭是两只手操作,不仅要手脚协调,还要手疾眼快,这样织布才会又快又好。

织布

要织出各种条纹花色的格子布,就要会设计各种颜色的纬线和经线如何交错搭配,这是比较复杂的技术活,隐约记得母亲说过方块格子条纹相对简单些,有一种就锁子链的图案就比较难,很费脑筋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八月末的一天清早,白嘉轩起床后看到,他那已显出怀孕征兆的妻子仙草正坐在纺线车前嗡嗡嗡嗡地转动着车把儿,锭子上已经结...
    方呈宇阅读 5,286评论 32 67
  • 一、丝绵与棉花的历史信息 棉花没有引进种植之前,古人御寒的冬衣和被褥,主要填充蚕丝绵絮。古中国丝绵制作历史悠久,余...
    唐都浪子阅读 5,511评论 0 0
  • “十亩地、八亩宽,里头坐着女儿官;脚一踏、手一扳,噼里啪啦都动弹。”如今能猜出这是描述什么劳动的年轻人可能没几个了...
    凯风月华清阅读 4,963评论 9 18
  • 小时候每当冬闲,村间的道路上经常会排列着一个个花架,上面布着很多股棉纱,在冬日的暖阳里闪着银光。 远远的一对对妇女...
    艾冰台阅读 3,355评论 4 12
  • 流泗镇民俗文化馆陈列品脚本 一、古桥溯源:大桥坝、子桥坝等 二、非遗名录:草龙、刺绣 三、电影戏曲:电影、高腔、黄...
    湖口流泗阅读 5,29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