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读@彭小六的一篇文章,里面说“我不会等你,除非你跟我一起奔跑”。和优秀的人共事就是这样,要么一起跑,要么被淘汰。
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身处的环境所同化,不自觉的加入其中,曾经看过一个社会实验,在一个等候室,每当工作实验人员事先设置好的一个铃声想起,提前安排好的人们就会起立,然后坐下。当一个新来者进入之后,他会慢慢的被带动,用不了几次就加入其中,然而他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只是别人这样做。因为人类具有模仿的天性,如果不和同类做相同的事情,他会被认为是异类。
然而我们都知道,这种天性并不总是有益的,但身处局中的人往往一时不到,即便意识到也会被一种无形之力推动去做同样的事情。比如,当你身边的人每天都无所事事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我为什么要朝九晚五,像他们一样不也活的轻松自在吗?随后,某些人可能就会懈怠。
这时候,我建议早日离开这些人。
欧洲的福利制度或许是一些人向往的,德国政府的福利能保证一个不工作的人一样活的不错,甚至有时候工作所赚取的那些报酬还不如福利救济。然而这些人会往往会陷入穷困的怪圈,永远也走不出来。因为毫无压力的生活让他们失去了拼搏的动力。
在那里,贫民区往往不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划分的,而是自发形成的。在贫民区里街道是脏乱的,到处是糟糕的涂鸦之作,恶劣的环境不是别人决定的,正是这些接受救济而无所事事的人,就连街道他们也懒得打扫。可能清洁者就是那些仅有的上进者,不满足鲜有生活状态的人,他们想要更好的生活,然而随着这些人一旦找到工作,取得一些成就他们就会搬离这里,久而久之,“自然选择”使这里沦为贫民区。
无疑环境会改变一个人,但人对环境的改变却困难的多。
二、
我平时并不喜欢读鸡汤文,更不擅长写这些东西。在我的观念里,写鸡汤文不如不写。然而,我是真的不愿意写吗?或许只是怕失败,我可能只是不敢去尝试我不熟悉的东西。
许多人可能不屑于做官,不屑于赚钱,不屑于逢迎……但是试问,如果真正让你做,你能做的比那些你看不起的人更好吗?无论对错,你做不到别人的境界,就无权评价别人。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理性的去看待别人,而是因为不喜欢这个人,所以不喜欢他做的事。
一旦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要想想:换做是我,我能不能做到这么好?
我喜欢写作,但是我没有以赚稿费为目的,没有以成为签约为目的,没有想要写到什么程度。我潜意识里把自己跟那些优秀的,靠写作成名的或谋生的人隔离开来,我怕跟他们竞争。
毋庸置疑,只有和优秀的人竞争你才能变得更好,向他们学习,学习每一个奔跑的姿势,这样你才有可能超越他们,竞争向来是残酷的,在这个社会里无论你是否加入,只要你步入社会,就难免加入竞争。
如果连竞争的理念都没有,你只能被淘汰。
有点血性的人总想什么比人优秀一些吧,方方面面优秀不大可能,但如果过了三十岁,还没有一技之长,没有比身边人优秀的地方,那就很失败了,可能你已经被淘汰了。
三
话说回来,我们为什么要比别人优秀呢?
有的人觉得普普通通的挺好,钱嘛够花就好,房子嘛够住就行。
变得优秀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不为别人的称赞和羡慕,不为高人一等的感觉。假如有一天你的朋友生病需要一大笔手术费,这时候钱还够花吗?你希望父母住在破旧而又局促的房子里,还是为他们买一所大房子。你希望家庭美满,还是每天精打细算过日子。
优秀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让身边的人能够依靠你,让你有更大的能量去帮助别人。
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家还比你更努力。可怕的是人家在学习,在工作,你却在K歌、看电影、睡大觉。
2016年9月19日
这不是一篇鸡汤文,文中的“你”不要对号入座,高中写议论文留下的习惯,本文可能太过说教了,不喜欢的请喷,我虚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