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学校附近的网吧,另一个常去网吧的地方就是~火车站。
一开始从新疆到贵州读书,后来又去广西、广东工作,长途旅行的交通方式自然就是火车了,无论是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还是中途的中转站,快的当误几个小时,慢的当误要一天左右的时间。
中途的时间是怎么过的呢?
第一次住旅馆是成都的青年旅馆,一天30元,住了个三人间,还有个公共浴室。那晚睡的不是很好,离火车站太近,不到一百米,非常吵。
穷啊,为了省钱在成都的火车站广场上仰望天空的睡过觉;在重庆火车站下的地下通道中抱着双腿咪过半夜;在贵阳的城市公园从黑夜走向黎明。
对于我们这种穷人最适合、最划算、性价比最高的就是去网吧包夜,一个晚上不过十几块,可以有个温暖的夜晚,还能玩游戏、看电影,上卫生间还特别方便。
火车站附近的网吧网费并不便宜,成都、重庆的网吧一个小时要四块到五块,是当时一般网吧上网费用的两到三倍。我在成都体验了十块钱就再没去散上。
贵阳是的网吧给我相比其它城市更多的回忆。不想进火车站附近的餐馆、旅馆、网吧,我就沿着火车站的路一直走,走过了一个十字路口后,会发现整条街的风格都变了,脱离了火车站的虚假和低俗。
天黑了正常的世界就该安静。像个精力释放完的孩子那样闭上眼睛安静的睡着。
拐了几道弯,路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地面湿湿的冰鲜市场,路过一个中学,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个网吧。
一入网吧就有了进家的感觉,这是多么熟悉的地方啊,出门在外也就这里最让人安心了。
学校附近的网吧对客人就是对学生,推开门看到收银台的美女大姐和半大的熊孩子斗嘴,真的让我放下了所有的警惕心,这没火车站那玲琅满目的骗子了。
在这个网吧上网就和大学那边一样,冲二十就自动成会员,无论半夜还是散上都很方便。不过大学四年哪个网吧我也就只去了三次。
火车站还是能少待就少待,算好时间就让我少了在火车站等待的夜晚。
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广西的贵港。习惯了新疆到贵阳的长途旅行,从贵阳到贵港的十几个小时真的小巫见大巫。
火车到了贵港,离天明还有三个小时,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顺着火车站往东走了半公里,进了一个网吧。当时感叹,幸好有网吧,让我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一个地方可以安心的落脚。
走向社会第一站也算是从网吧开始的。
工作以后很少去网吧,住的基本都有wifi,需要用网用自己电脑就行了。
而且也很忙很累,没精力去外面上网了,没有朋友一起去,也不喜欢一个人去网吧。
工作时上网都是在总部开会时,去公司附近的网吧玩的。公司提供住宿的地方网速很差,我们也基本没随身携带电脑。
后来网咖流行,被一个兄弟拉着进一次网卡,初见超大屏幕个五彩额键盘,我还是很震撼的,装修和KTV 似的豪华靓丽。
当然也被级别给震撼可,办了会员一小时还要四块。
每次看到网费总是习惯去和当年最初1元一小时的高中网吧做比较。
有些遗憾当年为了限制自己的上网时间高三前都是三上和包夜,没有体验那一元每小时的会员价。
回首过去我的所有选择都不是最优的选择,错过了很多。
可这也是我的最优解了。
身为农村孩子在童年最缺的是什么?
为什么无数曾今的优等生在大学、在高中如此轻易的被网吧俘虏、被电子游戏俘虏?
当所有人把孩子的未来的希望放在九年义务教育、放在高考定终身的大赌上时,回首过往学旅十二年,学校教育做好了吗,家庭教育重视过吗,社会做了什么?
成长的开始就是一个盲人被人拉着往前走,不知道何时发现领路人错了,不再相信最信任的人了,可又该怎么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