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与国公”
读过《红楼梦》的,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的故事大都发生在宁国府和荣国府内的。在小说中也被称为“东府”(因在宁荣街的东首)和“西府”(因在东府的西侧)。在封建帝国中,国公府仅比王府规格略低,规模气象自然非其它府邸可比。
公是一种爵位,比王低一点,其后面是:侯、伯、子、男。一般除皇族外,只有立下重大功绩的异姓功臣才有此殊荣。例如唐代的名臣魏征被封为郑国公,明代的开国将领徐达被封为魏国公,其四子徐增寿死后被追封为定国公。
“宁”“荣”二字有深意
历史上大概没有某人被封为宁国公,也没有某人被封为荣国公。否则,红学家中的那些索隐派便会言之凿凿地指出,《红楼梦》是写某某某家事的,人物也会被一一贴上标签。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为什么不用其它的封号?而专取用“宁”、“荣”二字呢?又为什么“宁国府”在东,“荣国府”在西呢?看似信手拈来,随意为之。实则暗透玄机,富有哲理。仔细想来也不难理解,无论是大到一个国家、王朝,还是小到一个家族、家庭,要想繁荣昌盛历代不衰,必须要安宁。只有安宁了,才能够繁荣。无“宁” ,无以为“荣” 。“宁”为基础,“荣”为结果。因此,宁国府在东,荣国府在西,也就理所应当了!“宁”、“荣”二字,曹翁用来真可谓是“金、玉”之笔!
《红楼梦》中可谓无处不含“金、玉”。下一章我们就探讨一下《红楼梦》中的“金”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