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大家会觉得吃饭和艺术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但被我们吃下的食物在身体里一点点分解、流动,然后组成了我们的血肉之躯。也许唯有食物知道我们灵魂的去处。
食物美学的概念,可视作生活美学里的一个分支,与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密切相关。它是由食物本身、或是用餐过程所带来的各种美学感受。中国人对一道美食的最高评价通常是“色香味俱全”,即从视觉、嗅觉、味觉以及心理上得到全方位的满足,而食物美学,也正是从人的五感出发,经过精巧的设计,营造一种全面的、令人愉悦的体验。
美学大师蒋勋说,美学其实是一种感觉学。而食物美学,也就是对于食物的感觉。国外在谈到食物美学时,常常用“food design”作为指称,于是大家下意识地觉得似乎只和视觉,即食物的摆盘设计有关
但食物美学涵盖的范畴远不止此,除却盘子里的食物本身,小到餐具、桌花和香薰蜡烛的选用,大到不同内容的食物应该怎样在同一张桌子上统一风格、用餐的环境能够唤起什么样的情绪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理想的环境,是你对盘中的食物充满信任和兴趣,你看到了盘中精妙绝伦的设计,闻到了食物经过烹制后散发的美妙香气还有一点点花香,听到适合情境的音乐声或是大自然的风声,偶尔间杂着餐具轻碰时悦耳清脆的撞击声,感受到椅子的舒适、桌布的柔软、刀叉的温凉和食物送入口中触及腔壁时微微的刺激与愉悦,尝到食物在口中化开时带来的味道,鲜美的、柔嫩的、咸香的……
以上就是食物美学的第1个特征:对食物的感觉。
第2对食物的信任
既然是入口之物,吃到什么自然是至为关键的。食物的制作和食材选择直接相关。在中国,食品安全是人们最该重视却又最难重视起来的事情,我们也从不敢妄论到底哪种食物是绝对安全的而哪种不是。空气,水,土壤,人心,在食物这件最日常的小事儿里,掺杂了太多的领域和可能性我们暂且按下不表。
信任,毫无疑问是对食物的感觉里最重要的一环。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如何践行这种信任感?
第一,不迷信高级食材。
第二,崇尚新鲜。
第三,尽可能选择绿色食材以及风物食材。
3食物摄影乃至艺术
其实“食物美学“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伴随着Instagram\Pinterest等图片APP的兴起,国外成长起了一大批因为拍摄出美妙食物照片而爆红的美食博主,如来自瑞典的花艺蛋糕师Linda Lomelino,来自英国的symmetry breakfast等等。他们大多不是专业的“chef”出身,而更多以”photographer”和”food stylist”来定义自己,甚至由此衍伸出了“摆盘师”这一职业。
这些博主多是自己亲手制作一份食物,然后通过精巧的摆盘和对整张图片光感与构图的设计,拍摄一张能够唤起人对食物幻想的美食照片。纵览照片下的评论,无外乎“看上去太好吃了!”“我希望在一个……的环境下享用这份美食!”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带‘食物’标签的照片在分享网站flickr上增长了10倍,而在中国,有62%的人每月至少在社交媒体上晒一次美食,17%的人每天至少晒一次,这意味着每天至少会产生2亿多张与美食相关的照片。
4身体对食物的敏感度
如今我们选择食物的原因已经越来越多元,如果说从前对于“食物”的欲望仅仅源于“饿”,那么现在可以更加丰富——为了获得愉快的心情、为了一段美好的体验、为了发泄压力,都可以成为选择美好食物的原因。不是从生存欲望出发的用餐体验,抛却压力,反而能回归到身体欲望本身——原来椅子的坐垫这样柔软,原来餐桌边的花还有这样的芬芳,原来盘子的花纹可以与食物这样交相辉映,原来每一道菜在舌尖融化时,带来的味道和触感可以千差万别……
5生活中的仪式感
如今频繁被提及的“仪式感“,并不是多么高不可攀的东西。正如日本人在开饭之前总会认真地说一句“我开动了!”那样,我们讨论食物美学,是为了对最日常的生活,始终保有一份感激和尊重。
为了成就美,付出了时间和真诚,也应该获得同样分量的虔诚和感谢。而讲究食物美学,讲究美好的用餐体验,正是因为我们知道这一切源于植物对生长的爱,他人对我们的爱,我们对生活的爱。所以一切变得有意义。
当我们愿意对“吃”这件事重视起来,对每一份食材重视起来,不必刻意地郑重其事却真诚地把自己的时间全然交付给食物美学这件事的时候,便已经拥有了一种仪式感——它意味着,你正在认真学习好好爱自己这件事。
6食物与人
全球知名的生活杂志《KINFOLK》做过一本书,叫做《献给生命中的每一个小聚会》——不是衣香鬓影、推杯换盏的高级聚会,而是生命中每个简单温馨的小聚会。创始人Neilson和Katy说:“我们强调的是聚餐的目的——无论是为了发展人际关系、为了共度重要的节日,为了提高小团体的凝聚力,还是为了闲话家常。把握与朋友畅谈交心的时间,远比执行那些表面的细节重要。”
7食物与生活
吃货界的大前辈汪曾祺先生说,“凡事不宜苟且,而饮食尤甚。”
他爱吃,且不介意南北,不介意五味,按说 “君子远庖厨”,可他吃得乐呵,写得动人,大菜小菜皆可入笔,引得人直淌口水,恨不得立马找来一个高邮咸鸭蛋,用筷子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若那时候就有食物美学的概念,光靠写文章就能让人食指大动的汪先生,自然是领军人物。可很多人在谈论食物美学时,往往钻入牛角尖,觉得食物美学追求的仅仅只有一个“美”字。而我们认为,食物美学追求五感的满足,归根结底便是两个字——“讲究”。
和你谈论食物美学,也是为了让你觉得:吃饭多好呀!
食物美学,希望帮你找到埋藏于日常点滴间的宝藏,哪怕只是从选一块好看的桌布,用一些称手的餐具,做一顿简单健康的饭餐开始,到与重要的人到美好的地方用餐,甚至自己亲自布置出一个“食物美学空间”。
每一步和每一刻的你,都会无比耀眼,无比美丽。
而让你“好好吃饭”的食物美学也是如此,要帮你记住的是,是你努力度过的、可能平凡却又绝不平凡的每一分每一秒。
最后想送给大家的彩蛋是一本书和一个电影推荐。
汪曾祺的《食事》是我特别特别爱的散文,全是讲美食和生活的一本书。
还有是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部纪录片叫《食物美学》,大家感兴趣可以有时间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