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都习以为常时,就失去了为“人”的意义

记得儿子很小的时候曾经指着空调问我:爸爸,这是什么?

我回答他:这是空调。

儿子疑惑,皱着眉头又问,为什么叫空调。

我一愣,这个问题还真没想过。空调就是空调呗。但在好奇心爆棚的儿子面前,我还是搜肠刮肚尝试给予解释,因为它调节空气的温度,所以就叫空调。

儿子更疑惑了,歪着脑袋,那应该叫温调啊!

我再也无法强撑下去,只能举手投降。

……


此类事情越积越多,尤其是在儿子面前。

此前总是认为这种想当然的问题,又什么好疑惑的。

儿子的好奇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现实中,我们把目光往往局限在“是什么”,很少去探究背后“为什么”的问题?


以色列历史学家《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到,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就是“人会联想”。“人”之所以为人,重要特征就是人类的思考。

窥见于此的同时,就会有意无意地去思考下背后隐藏的原因,逐渐发现区别于以往的意外收获,如同突破小孔,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比如,一直认为“姜糖水”用以预防感冒,也就在需要的时候照搬照做,原因为何从未探究。起正向作用的是姜,糖是用来保护自己的肠胃不受太大刺激。姜与糖的结合,既用以驱寒,又用以护身,即趋利避害。

趋利避害是人类天性,意即在长久的进化演化中形成的。在保证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伤害,不造成器质性的损伤,以期可持续性的发展。


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是趋利避害的两种重要表现形式。

比如,中药的药引,实质就是锦上添花,它可以催发让药效发挥更大的正向作用。

中药的禁忌与配伍就是雪中送炭的思路,它可以尽量保护身体器官细胞不受到侵害,最大可能性的保护身体内好的器官与细胞。

以前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想不明白,为什么精神分析只是用以探索“为什么”,从来不告诉你“怎么办”,但精神分析的方法依然有效。

哲学三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其中未曾提及怎么实现的问题。这与精神分析的思考存在共同的答案。

个人感觉,当你认清自己,看清事实,如何实现目标自己就有了方向和动力。

让我们一同像孩子一样,擦亮双眼,用我们的“好奇”去发现世界,用“思考”探索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