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丨一把利剑刺痛你我

石头麻麻是一名记者,除了采访写稿,

也愿意记录娃的成长过程和生活感悟。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稳稳的石头”,

和你分享育儿丨绘本丨旅行丨读书丨港剧

每次触动我心怀的,也希望拨动你心弦。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陶渊明【挽歌】


尽管已经过去多日,“妈妈抱着两个幼儿跳楼”的新闻仍然被小范围刷屏。光是这个题目已经惨烈得戳心,几日前的一个深夜我看完她留下了的万字遗书,孩子一直是软肋的我简直心如刀割。

整篇遗书文笔流畅、思维清晰、甚至还会自我戏虐,但第一次觉得,这种平静地娓娓道来的感觉也能令人毛骨悚然。“哀默大于心死”,就是这种状态吧。

事件一出,各路群众不断发表看法。未婚的说,“女人生孩子太可怕了,我还是不要结婚生子了。”大部分人说:“太自私了,她怎么能决定小孩的生死呢?”有的表示理解,“带着孩子走不应该,但是不带走,孩子也是遭罪。”直男癌们一如既往“这就是能作的事儿逼啊,她说的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谁家没有,至于吗?”

至于吗?我记得曾经看过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其实,对于一个已婚的的女人而言,究竟怎样的痛苦才能称之为痛苦?年轻的女子大抵以为,小三来砸门,婆婆来吵闹,已经是最最不堪忍受。可是若你去问任何一个主妇,她们都会摇头。痛苦莫过于,“你身边的男人,从来不觉得你有什么好值得痛苦的。

在他们眼里,日子安稳、不需你养家糊口,不出轨、不赌博,无不良嗜好,按时下班,从来未做过对不起家庭的事。可是当你在为孩子的屎尿屁忙活时,他在对着电脑游戏拼杀;当你终于哄睡了孩子,想要拉着他谈谈心、聊聊天,他在黑暗中盯着手机屏幕目不转睛;当你半夜醒来,望着黑暗的天花板,觉得茕茕孑立、悲从中来,身边的男人翻个身说“快睡吧,明天还要上班呢。”

可第二日清晨,面对你在餐桌上欲言又止,他却穿上外套说“来不及了,有事晚上说。”日子很安稳,只是她内心又叠加了一些话,自己消化。对于男人而言,我在为这个家辛苦地赚钱,这是大事。女人的事,婆婆妈妈的,永远都是小事。

他们永远不会懂这样的小事,就像一只一只的白蚁,吞噬的尽是青春与快乐。

很多人怒斥这位妈妈自私,即使自己不想活了也不应该祸及幼儿。亲手夺走两个孩子的生命肯定是万万不对的。但是她已经患了产后抑郁症,不可再拿健康的标准去衡量。

她生无可恋找不到出口,抑郁症的一个特点就是觉得人活着就是受苦,所以要把最亲的人带走不再在这世上受苦。

而她的丈夫和家人也并没有意识到她已经得病,只认为她挑剔,过生日说好了去长沙后来丈夫又反悔,她多提了一次,就被丈夫打上了“无理取闹”的标签;还曾在她试图倾诉时不以为然地表示: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应该自己调节。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很普遍、很严重的疾病。轻度的产后抑郁可以靠自行调节解决,中重度的产后抑郁症,除了自己的努力,则需要家人的理解和陪伴,以及专业医生的治疗。在中国,抑郁症要么被忽略、要么被妖魔化,而产后抑郁症,则被中国特色的婆媳矛盾所掩盖。

有一次在下班路上听广播。龙广的一个讲笑话的节目,一个声音很年轻的女主播用夸张的声音讲了这么一个笑话,“你知道啥叫产后抑郁吗?就是我妈在产了我之后,我也很抑郁……”然后是一串“哈哈哈哈”的声效。

听完我不仅不觉得好笑,还觉得很愤怒——一个面向大众的媒体肆无忌惮地开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玩笑。如果一个媒体在电台里开玩笑说“那个瘸子、这个瞎子”,必定要遭到听众谴责。却没人考虑到,产后抑郁也是一种病,患这种病的人也是病人,为何要这样开一个病人的玩笑?

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在中国,或者在我们哈尔滨这种经济略落后的地方,抑郁症特别是产后抑郁症,根本就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患者更谈不上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人们对它不理解也不想去理解。

在这则跳楼新闻的后面,有很多人留言质疑“这个女人写文章条理清晰,甚至连错别字都没有,怎么可能是抑郁症呢?”说实话看完这样的留言我很震惊,很多人对抑郁症的认识基本为0,却毫无顾忌地指手画脚。

抑郁症是心理疾病,不仅不影响智商的,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可以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正常,甚至还能幽默风趣讲笑话。但其实严重的疾病其实已经吞噬了他们的内心。

很多人,特别是大部分男性还对产后抑郁症充满了歧视,认为这是事逼儿才会得的病。而得了产后抑郁症的女性,更是自己作的,自己想明白就好了。天真的男人们,这个问题,你以为那么容易解决吗?

你去问问每一个生育过的女性,有没有那样的时刻,凌晨两三点,孩子在一边哇哇哭,另一边的老公鼾声如雷。你脑袋里嗡嗡作响,黑暗中看不到未来。我的很多朋友说“那一刻,我只想一脚把老公踢出去。”

你说这是男人狠心吗?不爱你吗?不是,只是他们觉得,孩子哭了你哄哄就得了,怎么就上升到“看不到未来”的高度上了?想聊天你找个我不忙的时间聊呗,为啥非要跟我抢这么点打游戏/看手机/睡觉的时间啊?他们觉得这都是小事,连吵架都犯不着。

我身边的好朋友都在陆续进入结婚生子的程序,我们在交流中发现,几乎没有人能逃离产后抑郁的魔咒。或轻或重。

除了激素变化等生理原因,突如其来的角色转换、身体的疼痛虚弱、面对新生儿的手足无措,和家里老人的掺和……任何一项都能让你濒临崩溃,更别提在生产完的那一刻,它们有如山崩地裂、排山倒海而来。

我剖腹产生完孩子12小时后不知缘由地突发高烧到40度,一烧就是7天。宫缩疼痛、刀口疼痛和发高烧的虚弱疼痛一同袭来,生完头几天,几次被裹上头巾外套用轮椅从住院处把我推到门诊的ct室去做各项检查……

毫不夸张地说,生孩子把一向是女汉子的我也彻底撂倒,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几天几夜根本疼得没办法合眼,真正理解了“度秒如年”这四个大字的真切含义。

当生完的某一天,我吃上镇痛药、打上退烧针刚刚迷糊着时,病房里的月嫂和我的婆婆对“早市上5毛钱买来的鸡蛋炒出来是黄是白”的问题大声探讨了5分钟,当时我只恨自己手里没有一把刀。而且我连大声制止她们的力气都没有,只能求助于身边的老公“请你让她们小点声”。

而生完石头后整整一年的时间,我都在喜怒无常中度过。曾经有一次我和老公要给石头洗澡,而他正懒洋洋地躺在床上,我连续叫了几声他才起来。我立刻怒不可竭,把整盆洗澡水一把掀翻,石头吓得在我怀里哇哇大哭。我把他抱进屋子里,俩个人对着一顿哭。

很不可理喻是吧?而且我平时真的是没什么脾气的那种人,但是当时心里的那股无名火就是控制不了,蹭蹭地在体内升腾。类似的小事不胜枚举。

除了易怒,产后抑郁还表现在自我评价很低、容易悲伤等,都在我身上得到了精准的印证。那阵子我经常在微博上记录灰暗的心情当作发泄,好朋友看到了,担心我非要给我介绍心理医生。结果盯着电话号码几分钟,我还是决定放弃了。是的,仍然迈不出那一步。

还好后来我和老公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诚布公地谈过好几次。积极地自救,老公也不断反省、调整,我也算从这段灰暗的岁月熬了过去。

当我走出困境回头看,才有勇气把曾经经历过的说出来。无论我们遭遇的处境如何,首先学会自救;自救不得,要及时地求助身边亲友;再严重的,也千万不要讳疾忌医。给身处其中的妈妈几点建议:

1.不苛求自己做“最完美的妈妈”

没有人天生会做妈妈。初次当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点小纰漏小闪失很正常,不要因此责怪自己。母乳不够多、没看住孩子摔了一下、喂孩子吃错东西拉肚子了……都是小事。母亲这个身份,将会伴随我们一生,边当边学,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过分苛责自己。

2.不要乱加妈妈群

新手妈妈缺乏育儿经验,爱抱团、爱加群。我的建议是,加几个高质量的即可。在妈妈群里唠唠家常缓解压力未尝不可,但就是有很多妈妈好为人师,指责你的养育方式。更有的妈妈群,以吐槽辱骂婆婆为主旋律,满满负能量。还有的群推崇迷信落后的育儿方式。我敢说,没有人在妈妈群里会不受影响。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少加。

3.放手把孩子交给老公

孩子究竟是婚姻的第三者还是爱情的结晶,完全在于你如何和老公沟通。试问一个老公带孩子时时时刻刻被你挑剔、唠叨,即使他和孩子再亲,为了下次少惹气,他一定会减少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的。所以你要做的,就是给老公充分的信任,放手让他去管,而且要趁早,就是俺们东北说的“打啥底儿是啥底儿”。

4.尽量不和社会脱节

全职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但是在中国,普遍社会价值感较低。我见过很多活得很精彩的全职妈妈,我还曾经采访过几个业余时间发挥自己特长成为某一领域达人的全职妈妈,对她们我真是大写的“服气”。即使你在家带孩子,也要每天花上一点时间和这个社会保持联系。培养一两个爱好、有时间和闺蜜下午茶,这也是疏导情绪的一种方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