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对中信出版社的书保持着小心接触的态度,大概因为中信出版社的书营销气息太重,标题甚是吸引人,一到内容就歇菜了。
最近读的《Google工作整理术》就是这样,冲着书名来的,以为是Google内部人写的,结果读了内容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在Google时代,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如何组织的问题,我可能读了一本假的书。
不过抛开其他,里面有关工作原理的一段,是我最喜欢的,认为也是这部分价值最大的一部分,现在就分享之。
1、不擅长记忆的大脑
人类的大脑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比如看到某人的鼻子,就能判断出这个人的性别。
通过几个音符,就能听出是哪首歌。看看飞碟怎么飞,就能大致判断出它会落在哪里。然而,大脑不擅长的事情同样有很多。比如在记忆方面就比较糟糕。记住的事情有限而且不甚准确。
为何会这样,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进化了这么多年,首先是为了防止被野兽吃掉,而不是去记忆。
因此,为了减少脑力损耗,可以推导出有序组织的第一个原理:为了实现大脑压力最小化,要把生活组织得有条不紊。
2、鸡尾酒会效应
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在嘈杂的环境中,人可以很快辨别别人是否在叫自己的名字。这就是“鸡尾酒会效应”。
正是因为这种效应,人们才不会被信息洪流淹没,人们只选择对自己有意义的或者是重要的。
既然如此,那接下来就可以引出有序组织的第二个原理:让信息极可能快地离开大脑。如果不这样,短期记忆很快就会超载,你就会忘记想要记住的内容。
3、不擅长多重任务的大脑
如果要处理信息,大脑就必须暂时把短期信息储存起来,才可能有接下来的行动。而如果此时大脑试图处理多重任务,就是妨碍大脑的这一过程。如果这一步出了问题,那以后大脑就永远想不起来短期信息了。
这就引出了有序组织的第三条原理:多重任务通常会降低效率。
4、喜欢故事的大脑
在记忆的时候,特别是记忆电话号码的时候,如果要记得牢,我们就要赋予本来无意义的数字以意义,或者编一个故事来帮助我们记忆。没错,大脑就喜欢故事或意义,这样它才有更多的动力处理信息。
这就引出了有序组织的第四条原理:利用故事去记忆。
5、不擅长决策的大脑
要说明这个,可以用“选择的悖论”来解释。
面临太多选项时,人们通常更不知所措,比如选择太多会降低顾客的购买愿望,因为面对选项的增加,人们用来判断所消耗的精力越多,而一旦你为选择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错误引起的心理后果就越严重。
问题来了,怎样帮助大脑进行决策呢?这里作者举了他妻子的例子,可供参考。
在心中展望各不相同的最终结果,并一一比较各种决定的效果。在所有可能的潜在结果全部展现出来之后,才会做决定。
另外一个就是目标感:在面临太多选项的时候,自己的心里一定要有一个目标,这会让你过滤掉很多次要因素。
如果想要有序工作,除了大脑自身的问题外,社会制度也是一个大的问题。
6、违背人性的朝九晚五
[图片上传中。。。(7)]
朝九晚五这种工作制度的由来,说白了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工业革命以后,工厂大规模采用流水线作业。为了让流水线不停止,就需要所有的工人同时在岗。之后再有了一系列劳工运动,朝九晚五制度才最终确立。
随后这种制度被很多非工业部门采用,甚至还影响了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就是一种流水线的教育。比如统一布置的家庭作业、统一的教材,结果就是千篇一律的人。
有人会支持这种制度,认为人们需要共同的工作时间,在一起制定计划、解决问题等等。也会方便消费者和客户。而且管理层和HR考核起来也方便。
不过朝九晚五制度被采用,还有一点就是老板并不信任员工,他们想要所有的员工在一个地方工作,从而确保没有人偷懒。
但这引出了有序组织的第五条原理:仅仅因为一直都按照某种特定方式做某事,并不意味着就该永远这样做。
7、荒谬的暑假
如果朝九晚五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那暑假就是农业社会的遗存。
以美国为例,学校春季放假,就是为了让孩子帮助父母播种,而从夏末到秋季,学校不上课,就是为了方便学生帮助父母收庄家。暑假就渐渐成型了。
但是暑假也带来很多弊端。暑假期间,大家都在同一时间休假,想想每个度假地点的人流吧。也会加大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还有为了陪孩子,父母在经济上遭受的损失。各种夏令营也花费不菲。对于孩子来说,玩耍了好长一段时间,课业什么的,早就忘了。
社会和技术进步早已让这套制度严重过时,由于我们还在遵循这样的的制度,导致生活紊乱无序。
以上这些都是人类社会的惯性。
8、总结
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世界变化越来越快。完成每一项任务,都需要我们处理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而大脑和社会结构,并不适应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更加辛苦的工作,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具和技术,绕开社会强加给我们的种种限制。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了,不过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这里就不说了。详情可以见这个链接: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31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