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骨子里可能就是那种长期主义者,我不喜欢暂时的、变化的、快餐化的东西,我喜欢长期的、恒久的、有深度的,所以和长期主义相契合的事情,非常适合我,比如健身,再比如读书、写作。
真正开始每天读书是从一年前开始的,坚持了整整一年。报的读书营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本书了,我一直再考虑要不要再报一个读书营,即使不报现在这个老师的,换一个老师也行;但是我自己感觉已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不用读书营来督促自己应该也会每天读书的。但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有个读书营的任务,每天打卡,还能更有动力。我顾虑的另一方面是,报了读书营,就只能读规定的书籍了,因为每天上班的缘故,仅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读规定的书籍,已经把时间排的满满的了,实在没有其他时间去读自己想读的书,这确实是一个遗憾,也是我纠结要不要再报读书营的原因之一。如果今年没有读书营的约束了,我想读什么书都可以了,把自己的空闲时间都用来读喜欢的书,这对我来说也是非常有诱惑力的一件事。暂时没有决定好,等最后一本书读完再说吧。
这一年的读书生活,让我蜕变了很多。总觉得现在的自己,想法很多,也很喜欢表达。在面对生活中的琐事时,多了些思考,少了些空虚。今年我打算把写作这件事也坚持做一年,看看写作和读书两手抓,会有什么效果。
一个很深的感受是,现在写东西,总觉得有话说了。可能是坚持自由书写的缘故,写作的时候思考的方式也变了。以前对于写作的思考方式,是建立在学生时代的语文课堂上的,总觉得要想写点啥,必须得先确定个主题,然后列个大纲,准备差不多了再动笔。因为这些框架束缚着,导致我从学校毕业就几乎没有写过什么东西了,因为我还有完美主义的毛病,确定主题一定要确定个完美的,大概也一定要列个完美的,一切准备工作都要完美,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完美。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句话不知道坑害了多少有志青年。
因为这种心态,我相信很多人都像我一样,从来都没有动过笔,或者去做那件自己想做的事了。完美主义是最大的阻碍,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完美的,事实上不完美才是常态。看看我们身边的事物,哪一件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有一片叶子或者一朵花或是一棵树可以称为完美吗?花了这么多年我才意识到,完美这个词只存在于人的脑子里,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它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人们一直在寻找它,追逐它,但是一直也不可能得到它。
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情,我们追求完美是为了更优秀,可是更多的时候追求完美反而让你不敢开始,迟迟不肯行动,一直要等完美的准备好后再行动。时间就是这样被浪费掉的。
我很欣慰自己能想明白这个问题,这也是读书的收获,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认知和格局,从思想上做出改变,然后坚决行动。因为我终于明白,只有行动才有意义,否则就是空想,就是虚度。
每天都写一点点,每天都读一点点,在输入与输出中,形成正循环。这样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改变就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
只要开始做,你就已经领先大多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