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学习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今天是关于学习的思考。


01、只有引发了改变才能称为学到

 

只有切实引发改变的知识才能称为我们学到的知识,否则看过的书、听过的课就会在脑海中短暂停留而后烟消云散。


学习的权重有:学习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而改变是最底层的,也是最不明显的,学习量是最外层也是最表象的,比如我今天背了20个英文单词,这是学习量,但是我是否能够翻译英文著作或者是否能考试,这才是最终的改变量。




学习引发思考,思考才会有行动,行动后产生改变,只有经过这一系列过程之后,才会有最终的改变,所以改变也是最难的,因为我们的天性就是避难趋易,急于求成,去思考行动改变太耗能了,我们会本能的选择简单的输入学习量。这会导致我们经常沉浸在表象的学习量层面,以为自己很用功很努力,常常为自己的努力感动,但有很大部分是无效努力,没有发生改变的知识等于没学。


这也是和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念一致。


正如《大学》里“如好好色,如恶恶臭”。你是看到美色之后才决定心生欢喜,开眉舒颜的吗?你是闻完了判定它是臭的,然后才决定皱眉捂鼻子吗?并不是。是看见一个美女,就立刻心生欢喜,一闻到难闻的气味,就皱眉,捂鼻子。


知和行是一个整体。


知道但是做不到就是不知道。真正的知道就是能做到,能做到也就是说引发了改变,引发了改变的知识才是真正的学到了。


所以学习不能停留在学习量的表层,否则再多的学习量也是徒劳。


02、学习需要有持续正向反馈

 

经常讲的笑话,看书时:马冬梅。合上书,马什么梅?


看书时全会,合上书全都不记得,就是这种状态,这种学习状态是被动、落后的根源。


被动的一味的输入是很错误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回想、测试、反馈。比如我们背英文单词,照着书念10遍的效果真的不如,看一遍回想,然后把写不出来的记一遍,然后再回想,再记没有写出来的,如此反复直至记完。


当收到持续的正向反馈时,会刺激我们的本能脑和情绪脑,不是要靠意志力上的苦学,而是通过理智脑制定策略,然后调动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强大行动力。


真正的学习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


03、让自己经常处于拉伸区

 

三个区域分别是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如果我们直接到困难区,就会因为难度太大而直接退缩,如果处于舒适区,就使我们停滞不前。最好的状态是处于拉伸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