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写的一些话,不是所谓和标题相关的“给自己的情书”或是“写给三年后的自己”。而是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实实在在遇到的困难和迷茫,已经到了不得不谈的地步。长久以来,我一直在很努力地做改变,但仿佛我的人生是某个已经写好的剧本,一次又一次逼迫我回到原点。
很显然,我当下遇到了一些问题。很久之前,我以为自己是个特别的存在,然而现实使我认清了作为庸人的事实;最近,我开始以庸人的角度看待自己,渐渐地发现自己连庸人都不如了。长眠过后已是正午,然后窝在寝室看着窗外渐渐被夕阳染红,身体却不愿意挪出寝室半步,之后便开始咒骂自己。这样平凡无奇的一天,我已经不知度过了多少这样的一天。
现在说什么“努力”“奋斗”似乎都是徒劳的。死去的时间已经埋进土里,中间发生的事情甚至不能称之为记忆。而对于未来,我很清楚每当工作日开始,外界的压力总会推着我向前走,所以也无关乎未来。只是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我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我理想中的努力,究竟是什么模样?我又想要什么?
这似乎不是一个工科学生该提出的问题。但是进入这所大学之后,我发现很多事情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样。我当然料到其中会有一些改变,但很多本不应该改变的东西也随着改变了。我曾以为我会像高中那样时刻努力,但却找不到方向。我以为我会像以前一样希望知道很多事,得到很多知识,却时常被琐事和懒惰击垮。我以为我会一直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可现在却渐渐陷入犬儒主义。
本来想让文章变得有条理一点,但思绪就像拧开了的水龙头,一下子就收不住了。
我现在坐在大教室的最后一排,看着前面空荡荡的座位,想着:这里白天也曾经是坐满过人的吧。那些和我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大学生们,是否也有着和我一样的烦恼呢?他们是否也烦恼着交朋友,考试,大作业这样的事呢?他们对未来又有着什么样的规划呢?我也是一个为着分数苦恼的人啊,也曾在出分的时候心跳加快睡不着觉啊,也曾发出过“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的必要在哪里”这样的疑问啊。
可是我与多数大学生不同的是,面对烦恼时我更倾向于逃避。为此我开始看小说,看电视剧,读一些读不懂的哲学书,一遍感慨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边远离人群。颓废了两天之后回归正常,发现事情根本没有任何好转,甚至在一点一点变坏。
我也有想学的东西呀,我也有想看的书,想欣赏的电影,向看的小说,想去的地方,想玩的游戏,想实现的梦想,想用生命来奉献的事业,想遇到的人……可是这一切简单的事情怎么又那么遥不可及呢?
天马上就会亮的吧,让那些缩在黑暗中的人不得不重新启程,继而忘记他们曾经的痛苦。然而当黑夜再次降临时,那些痛苦又会成倍的施加在他们身上,化作终有一天会压垮他们的恐惧。结束的那天,也是他们迎来毁灭的那天,所有人都迎来毁灭,所有人都实现了他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