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节小学书架设计课。由于没有做听课笔记,粗略写了一篇评课稿。如下。
一、回顾引入
引导回忆课堂设计主题:“书架设计”。
学生回顾设计理念:实用、美观、牢固和低成本。
引入环节,老师教态自然,言语亲切,表现出良好的教师基本素养。
引导回忆设计理念,切入本节课主题。
二、分享设计方案
分享前提问,听方案分享活动时,同学们可以做什么?学生回答:倾听、补充、建议和改进自己的方案。
接着两组学生上讲台分享了自己的方案。然后其他组同学举手发言,对各个方案提出建议。
这个环节开始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要学会倾听,要懂得补充同学方案的细节,要积极提出建议帮助同学完善方案并且要采纳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这个提问环节提升了分享环节的质量。同学们自发上台分享方案后,很多同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促进设计方案的完善。
三、制作书架
制作前提问,如何提高制作效率。学生提出:合作、分工、设计步骤和交流等建议。老师补充了一个建议:从容和耐心。比如,热熔胶需要一点时间才能凝固。切勿着急。
制作过程,倒计时18分钟,每两个学生合作制作一个书架。
制作环节开始前,老师同样通过提问,为同学们的制作过程做好心理准备。同学们制作前有方案、有计划、有准备,制作过程投入。
四、提交作品,分享作品
时间结束,学生提交作品。
两组同学自愿上台分享作品。
提交作品后,教师把分享的两个作品拍照上传到大屏幕。学生说明自己的设计,并说明不足之处。
五、反思
引导反思自己或其他的作品不足。让学生从自己的作品中发现隐藏的多学科知识。
鼓励运用多学科知识改进方案,争取做出更好的作品。
反思环节让学生发现自己作品的改进之处并请几个小组讲出改进想法。老师肯定反思的重要意义,并明确指出创作过程中有多学科知识的应用,期待同学们积累经验,开拓思路,做出更好的的作品。
第一遍听课后有一些听课想法也在此记录一下。
1.教师的提问节奏把握很好,让相应课堂环节的效果得到提升,但是教师对回答问题同学的鼓励如果能够更及时一些,可能可以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2.分享设计环节后,建议增加一个设计改进的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利用分享过程的认识改进自己的方案。这样可能会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
3.学生提交作品环节有点忙乱,展示空间不够明显,不能清楚的看到每个小组的作品。建议让学生给自己的书架作品取一个名称,然后用拍照上传等信息技术提交作品。在分享作品前,建议老师先把作品逐个展示一遍,鼓励一下同学们。
4.学生分享作品环节中,老师帮忙拍照上传作品,并帮学生体验书架的承接书本的能力。这个环节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直播学生展示作品过程。并让学生自己展示书架承接书本的能力。如此能让讲解的学生更加投入地分享,提高解说能力,也能让听分享的同学参与度更深,收获更多。
这节课探索创造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设计了提出任务、设计方案、分享改进、动手制作、交流评价和反思等课堂环节,给人很多参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