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不能再过五四青年节的自己,年纪不小,脾气更大

又是一年五四青年节,很疑惑自己还是不适合过这个节日,

于是搜索了一番发现,

国家统计局将青年的年龄范围划定为15-34岁,

共青团将青年的年龄段划分为14-28岁,

世界卫生组织则将14-44岁界定为青年。


很明显,咱按照中国人自己的标准,已经不再适合过青年节了。

如果没有查阅,根本不知道,好几年前就已经不适合过青年节了。

最可怕的就是,35岁,

刚刚过了青年节年纪标准的自己,似乎才刚刚开始长大。

在35岁之前,似乎一直都在得过且过。


一直35岁之前的青年时期,好像也过得忙忙叨叨、风风火火的,

上小学、中学、大学,

毕业了工作,再考公务员,当了6年的公务员,

然后结婚、辞职创业,

再有了两个男孩子,

似乎一路走来都没有什么纰漏、遗憾,


可仔细一回想,一路都是遇山开山、遇水架桥。


从来没有,哪怕一回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去计划、去打算的结果。


不知道有没有人也像我一样,

一路读书上学,然后被要求着考上公务员,

最好公务员还要本本分分的一直干到60或者65退休。


反正,我就是这样的人。

可是等到自己想通了,或者说叛逆了、按照自己意愿想去过活这一辈子了。

才突然发现,好像什么都不懂。


先说读书,十几年的书读下来吧,看上很努力、很上进,却也就是二本院校,根本没办法跟同学的从C9或者985院校相比。人家好像才是在认真读书,换句话说,自己可能再读几年高中,都不一定考的上那些院校。


再说公务员工作,体制内也呆了好几年,但是真的就是一个螺丝钉,哪里需要,往哪里钉,除了听从工作安排,跟同事那样有眼力劲儿、能来事儿、眼神能到位、迎来送往更没问题比起来,自己跟一颗螺丝钉是真么差别。


再就是家庭,上班不在家,下班在家也都是跟魂不守舍似的,忙着玩手机、看电视、看电影,或者陪孩子老婆逛商场、娱乐场。

根本没有任何长期、长远的打算,就是有事儿处理事儿、没事儿就呆着的状态。


直到有一天,老婆的一句话让我惊醒了不少。

“你这臭脾气,怎么就跟你爸爸完全一模一样?”


当时就觉得很奇怪,我老婆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我怎么可能会跟我爸的脾气一模一样?

那可是我最讨厌的样子。


我爸的脾气也就是最常见的农村男人的脾气。

倔得要死,死不悔改。

就是稀里糊涂的过日子,就连对待老婆孩子还是传统的封建家长制,

那种在外没本事,在家好像就是一个王、最好什么都听他的那种老古董。


从小我就非常讨厌这样的脾气,

甚至暗地里发誓,我绝对不能成为这样的人。


可老婆的一句话把我拉回了现实,

我好像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了。


“我真的就跟我爸一模一样吗?”

“我还有机会改吗?”

半带着自问自答的疑问句,

像是在问老婆。

又像是在问自己。


带着自己不能真的成为自己最讨厌的那个样子的恐惧。

我开始寻求自我改变的可能性了。


然后不停的阅读看书、听讲座、请教那些自己认为做的比较好的人。


这一折腾,5年就过去了。


不敢说自己能到多好,但这一通的折腾下来,

让我也明白了好些道理。


1,人是可以改变的。老话总说,狗改不了吃屎。可我们是人,看看我们周边,多少人说改就改、说变就变。更有厉害的人,人家说,我要当作家,就成了作家。人家说我要跑步,过没多久就成了跑步大神。


2,改变是需要学习的。比如读书、考试、或者工作、家庭,都有一大堆的书,在教你怎么去做、怎么做好,都有好多的牛人,你可以去问、去拜访,就问他们,你怎么可以做到这些的。


3,人性,看清楚我们头脑、内心深处那些埋藏了600多万年的惯性行为,懒惰、贪婪、不爱思考、傲慢、偏见、偏执、固执...等等一系列的存在的惯性行为,拖着我们寸步难行。


4,改变是痛苦的。路径依赖的行为作风,让我们习惯了原地踏步。更害怕做不到,因为害怕做不到,就根本不去做、不去改变,改变的痛苦远远现状的痛苦,更何况,我们自己都还觉得,现状就挺好嘛,做什么改变呢。


5年多下来,说不上自己有了多大的改变,

更达不到脱胎换骨、从新做人的标准。


可是一直在路上,

今天做到一点、明天改变一点。


也许,真的有机会呢?

谁知道呢。

         文章能对你有所启发,将是我的荣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