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老合川

2007年1月28日

        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有理由骄傲,不仅仅因为近十年来这座城市象一个中年男人发福一样繁荣起来,更因为她有太多的令人景仰的历史,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些往事。

        大概是由于发源于西部大山的三条河流——嘉陵江、渠江、涪江在这里不期而遇的缘故,人们把这座城市称作“合川”,把日历再往前翻翻,她被叫作“合州”。不管怎样,有一个“合”字便够了,人们并不关心这个。

        有水,就有智者,“智者乐水”,于是便有了智者的故事:据说北宋名儒周敦颐写千古传诵的《爱莲说》之前曾在城东八角亭读书,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代表卢作孚从城郊乡野中走出来创办了伟大的民生公司,抗日战争时期一代文豪郭沫若曾专程到本城一个名叫“断鸡处”的小店品尝麻辣鸡块……,这一切都让人们津津乐道。当然,小城也不缺少勇者,城东有八百年前让蒙古铁骑胆寒的古钓鱼城,上帝之鞭抽出的血痕至今宛在;东北渠河嘴上则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出了一位为保护集体财产被地主分子杀害的名叫刘文学的少年英雄,他仍旧激励着小城的儿童们;而城南的码头也不乏传奇色彩——在日本飞机轰炸那里的二十多年前,一个后来在中国南海边画圈的伟人悄悄从此经过顺江而下前往法国。人们生活在英雄的故事中,逐渐开始淡忘许多,以至于每当介绍小城时便只剩下八字考语:“三江汇聚,人杰地灵”。

        和中国所有的县城一样,对匆匆过客而言,谁也无暇顾及她的变迁,如同熙熙人流中人们互不关心胖瘦。但是,生活其中的人多少还是会感受到某种变化,尽管谈不上日新月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民画报》曾以《嘉陵江边一小镇》为题刊登了一组图片介绍这座城市,临江而建的房屋显得古朴而有韵致,贫穷落后被优美的画面掩盖了,就像是那个专门用红色描绘落后的电影导演的作品一般,让人从旮旯中发现美丽。二十年过去了,人们不再记得城中心的语录塔是如何倒掉的,也不记得满街穿梭背冰棍箱的人,更不记得清晨农民收潲水和粪便的吆喝声了,只看见林立的高楼,宽阔的步行街,繁华的街市,闪烁的霓虹灯。生活变得花团锦簇多姿多彩,渐渐忘却了粮票、油票、布票,挂在嘴上的是钞票、彩票、股票,耳际充满流行音乐,却没有人去仔细体会罗大佑那首著名的《鹿港小镇》中唱出的沧桑和失去传统的无可奈何的悲凉。

        寒来暑往,人们公开谈论官场逸闻,传播着从各个渠道得来的消息,官员的升黜,制度的废立,莫不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鼎沸人声中,合川撤县建市了,重庆直辖了,那时侯的小城就如同一个寒门丫头嫁入大户人家,虽然显得有点局促却是一脸灿烂。人们开始以重庆人自居,尽管合川地处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并不得不面对在重庆所辖区市县中也算不上发达这一不争的事实,但大家宁愿相信她已经足以与京津沪一争短长,歌舞升平之中“腾飞”、“打造”之声不绝于耳,邯郸学步的笑话层出不穷,浮躁情绪再也容不下乡土气息,仿佛一夜之间迷失了方向。象在婴儿蹒跚学步时吹响冲锋的号角,这个城市的发展看上去跌跌撞撞。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最后一个年头,小城的人们仿佛刚刚从一场迷梦中醒来,打量周围世界兀自觉得阳光刺眼。生活中细微的变化只有敏感的人能够觉察到,绝大多数人只能看到小南门码头朝发夕至的小火轮和环半个城而过的渝南公路上稀稀拉拉奔跑的汽车,那是小城联结外界的方式。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平头百姓都显得小心翼翼,尽管这时候东南沿海一个不起眼的渔村因为被一位当初从小城经过而后来在北京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慧眼圈中因此而幸运地被赋予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是小城的人们不敢奢望,以她的地理位置是绝没有可能站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的,人们只能听潮起潮落的声音,耐心等待东风西渐。

        不得不承认人民的生活在朝富足方面悄悄发生某种改变。八十年代中后期,主宰了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坚冰融化了,私营经济逐渐崛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并使得曾经深刻感受到城乡差别的人们得到了实惠,合川也不例外,虽然仍旧谨小慎微——官员们出于政治风险的某种考虑还在保守与激进的情绪旋涡中挣扎。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尤其是对本不应该遭到压抑而被压抑的生活质量的追求成为了人们寻求变革的巨大动力,金钱重新成为最直观的标尺开始衡量生活给小城人的精神王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由犹疑变得果决。当那些写在公共场所体现了时代烙印的大幅标语——曾经引导人们走向疯狂——逐渐褪去颜色的时候,新的词汇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社会辞典,“承包”、“贩运”、“小康”“专业户”、“万元户”在那个时代成为了城乡最流行词汇。在合川这样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城市里,也许在当时有人似乎感到幸福来得太突然,但大家很快发现自己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尽快富裕起来。事实上确实有一部分人依靠对政策的大胆把握而先富了起来,甚至比那个“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伟大声音还快上半拍,但这种富裕是初步的,我们甚至能够体会到大胆背后是对政策可能“朝令夕改”的担心以及一丝绝处逃生的悲壮。“当个万元户,肥得打饱嗝”这句当时甚为流行的四川方言段子中的一句台词十分贴切地反映出人们小富即安的心态。在今天看来,整个八十年代,合川城乡都处在缓慢的觉醒过程中,需要进行变革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无论精神还是物质方面,以至于许多人在波涛汹涌中无所适从。

        与其说缓慢进程缘于官僚的保守,毋宁说是因为人们太顺从习惯,八十年代合川的天空缺少应有的亮色。直到进入九十年代人们惶惑狼顾并略带一点不安分的心灵才在南巡老人那沉实而自信的足音中平静下来,“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官方喉舌及时地传达了这个来自南方带有海风气息的声音——让人们惊喜地抛弃了从前的游移不定,先前产生的对改革的怀疑现在看来是杞人忧天,从前由于对改革既得利益城市的羡慕而谨慎地亦步亦趋显得多么可笑。既然时机已经成熟,那就不妨唱着“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勇往直前吧。

        今天的合川,已经撤市设区了,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们尽情享受繁荣时,回首昨天的沧桑无疑就象品尝陈年佳酿一般,回味悠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