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住宿好多年。一开始住宿回家时,会有大人问,学校食堂如何啊,好吃吗。一般会回答“还不错”。
在学校期间,舍友们会寻觅对比哪一层食堂好吃,食堂吃腻了会考虑哪间外卖店好吃。从初中到大学,我一直都觉得“还可以”,不被饿着就行。
看起来对生活没太多要求,应该过得滋润才是。可恰恰相反,对“吃”没太多要求,反而是因为自己不懂得生活,谈何滋润。
我倒很羡慕一直对吃有讲究的人。往大了讲,是对食物的尊重,往小了说,享受到食物的美味。阿S即使是自己在宿舍自己煮,也会从 app上学单人菜式,好好享受一人、一饭的香甜。
反观自己,曾经在食堂固定点几样菜,不尝试不同窗口的菜式。纵使出去外面吃,沙县的“肉丝面”基本是唯一答案。
事情有过转机吗?可能有,但不明显。大学后半段,我会试着在不同食堂试不同的菜式,煮的、灌的、清淡的、重口的,会尝试把学校周边的小拍档轮番吃个遍。可能一个学期下来,我还是会固定哪几种类型,但总比“唯一”好太多。
为什么?我意识到要好好对自己。
之前,饭菜于我只是填饱肚子的需要,所以我只顾把东西吃进去就好。至于酸甜苦辣,中西菜色,不用太讲究,简单、能吃,就行。
后来,在吃饭过程时,我尽量避免手机、连续剧,好好对待每一口饭菜,让自己感受到食物的美味,感受从食物变成自己成长的能量。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遇见一种说法。每种食物是有生命的,它发芽、生长、被收割、做成菜肴,即使到最后一个环节,它仍是整个生命的体现。它带着自然界的能量来到你的面前,为生命提供下一个轮回。
我很震撼,在囫囵中忽视太多食物的存在,在一心两用中屏蔽食物的美味。但是,食物本身存在能量,不单是卡路里,而是自然界的礼物。
为我之前没好好吃过的饭表达歉意。
好好吃饭,好好生活。
今天参考的书籍:《你的身体,是一切美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