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可以说福尔摩斯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侦探小说的创作方式。或者说,《福尔摩斯探案集》问世后,书中很多内容都起到了开山鼻祖的作用,以至于在柯南道尔创造福尔摩斯之后,引来一堆模仿者。
比如说,一个侦探一个助手的一帮一一对红互助组工作模式。最明显的就是中国作家所写的,完全一比一还原,通篇向柯南道尔致敬的《霍桑探案集》。说来惭愧,从前书荒时,自家还真断断续续看过若干本,加起来怕是看了半套有余,完全是侦探与助手办案,助手做记录发表的模式,只是精彩程度差之远矣。
再来,这种搭配式破案或探险模式,还为很多作品所使用。比如我们熟悉的《鬼吹灯》、《盗墓笔记》,当然人数不是一定要两个,可以两个或以上,但一定要几个人身份不同,性格各异,尤其是性格各异这点一定要实现,或者说有负责扮呆,有负责扮萌,有负责扮酷。
还有就是一定要有一个笨笨的助手,类似相声里站在里面的演员,给侦探量活,负责提出十万个为什么,递话给侦探,以便让其滔滔不绝的陈述自己的推理判断,展现自己的智慧。
当然,在临近结尾处才会公布案件真相,把之前的蛛丝马迹整理一篇进行串讲,让大家(包括我等看书的吃瓜群众)恍然大悟这事儿就连阿加莎克里斯蒂都不能免俗,这个账也不能光算在《神探夏洛克》身上,只能说柯大用的也是这个法子罢了。毕竟大家看破案故事,看的就是真相,如果写到一半便说出来,那下面的内容怎么办,人物黑化?剧情反转?反复反转?想想也不现实不是。
其实说起来,一切都是套路,只是要看编剧、演员讲故事的水平如何了。比如说同样是捡到秘籍升级打怪,有几个人能写成《天龙八部》那等水平?同样是藏宝图的故事,写到《鹿鼎记》段位的又有几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