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逝者如斯

【子在川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原文注释】

  • 本文录自《论语·子罕》。

【释字】

  • 川:此处为河流、水道之意。有意思的是,日语中“川(kawa)”同为河流之意,然而只作河流名字,如“信浓川”、“利根川”、“石狩川”等。此同古文中“水”字颇同,如“颖水”、“渭水”等。
  • 逝者:“逝”有“往、行”之意。此处“逝者”一语双关,既是说眼前“川”是“逝者”,隐含的意思是“时间”是“逝者”。所以本句既可解作“川如斯逝”,也可解为“时间如川逝”。

  这里还有句式需要注意,“V+者”的用法同“所+V”的用法相似,都是将一个动词转化为名字形式,具体翻译的时候要结合语境进行意思的转化或词性的变化。

  • 夫: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夫”字作为语气助词用法多样,句首、中、尾皆可 用, 然而情感色彩不同,句首提示, 句中舒缓语气,句尾表示感叹。

  • 舍:休息,止息。

  【念楼读】翻译皆为意译,无此字释义。然而若“舍”为休息之意,则“昼夜”当为状语。(自是古文不按西方语法划分,然今授课多需用此工具,则不可不察。)待考。

【句读】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在川上曰.jpg

【我学】
  钟先生所联想到的是“大江流日夜”“不尽长江滚滚来”。我则想到了与孔子同时期的赫拉克利特。其人所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切都处于流变之中”,这些意味都可以从孔子所说的这句话中引发阐释出来。然而两者绝非相同,同样是水,孔子是从水的流逝中感慨时间的流逝,虽然时间的概念不可捉摸,然而时间对于古人来说是可以感知的,这体现在了候鸟的南来北往之中,体现在了春华秋实的环境变化之中。故庄子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之感念,虽《庄子》壮美,但此两句细细品之,却感受到的是人类的渺小。此渺小亦是古人在面对大江大河时的渺小。
  东方人的思维便是如此,以小见大,喜欢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去进行思考。而西方偏偏要再去细究,河还是那条河,但是我要把河剖析开来,于是此河就非彼河了,甚至后来此河都非此河。化零为整和化整为零其实便是东西方思想中最核心的差别。虽然中国古代也有化整为零的思考与应用,但绝非是主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