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6 原创 成长碎碎念
昨天应家长群的倡议,带孩子参加了一次海边捡垃圾的环保公益活动。
从内心来讲,对于参加这次活动的初衷而言,这又是一次失败的经历。因为又如同上几次一样,流于了形式,甚至于变成了孩子们又一次集体出去游玩嬉闹的绝好机会。
基于“孩子的所有错都是大人的错”这样的认识,静下心来,对应该如何参加公益活动进行了一些的思考。
首先,我们是否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公益活动。对于这个问题,说真的我自己都没有真正具体的概念。仅有的模糊的认识就是大家一起去不图回报地做好事吧。相信和我一样的想法的家长一定不在少数。而真正了解概念并向孩子去解释这事的家长,可能更是微乎其微。我们只是在以一个家长的身份,以一个非常模糊地为了孩子好的名义,在莫名其妙地凑热闹,在心急火燎地随大流而已。那具体什么是公益活动呢?去百度脑补了一下,百度上是这样解释的:
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等。
对于这样严谨的概念性语言,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的来说,如果照本宣科地念给他们听,可能他们也只是似懂非懂。我们要做的,应是对照概念逐条用通俗的语言去给他们去举例说明。在社会上,有人会义务的植树,保护我们的环境;有人会义务的做宣传员,让更多的人懂得保护环境;有人会义务的去孤儿院、养老院服务,照顾那里的孩子或老人;有很多大学生、年轻人会去做志愿者,为大型的运动会等服务;当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有很多很多的人自愿拿出钱、衣物送给受灾的人们;有很多老师教授学者去山区或图书馆或大学开设义务授课讲座免费传授知识等。总之,就是一些有责任心、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们,自愿的无偿的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为社会、为有需要的人服务的活动。知道了这些,我想我还是应该要趁热打铁赶紧去给孩子回补上这一课。
再次,我们是否让孩子知道参加活动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比如我们这次去海边捡垃圾做环保活动,我们是否想过这方面的问题呢。对我而言,又是否定的。海边做环保,以就事论事来讲,我觉得应该考虑的海边会有哪些垃圾,怎么来的,如果不清除会对我们生存的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捡垃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操作上和安全性的问题,比如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防止形成二次污染。这次活动,我看组织方搭了帐篷,摆了宣传展板,还有音响。但不知是出于看家长和小孩疏于关心还是本来就是流于形式,根本就没人引导人家去看展板,那个音响自始至终就没有发过声音。
所以对于我们家长而言,活动前一定要将此行活动的目的和涉及到的一些知识先行了解并告诉孩子,活动中的注意事项给孩子交代清楚。特别是要让孩子明确,我们不是去参加游玩那样的活动,不能只顾着和小伙伴们凑在一起看稀奇、一起追逐嬉闹,而忘了此行的真正目的。要遵守纪律,服从管理,要尊重组织管理者和参与活动的其它小朋友。
另外,我觉得在活动过程中,家长或组织者们,应该是刻意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尽可能多的让孩子零距离地参加公益活动,让他多参与与陌生人的对话沟通和合作,让他们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并且学着如何跟他们打交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以前看到好些家长带孩子参与活动,可能因为安全方面的考虑,全程形影不离地跟踪服务,渴了递上热水,热了帮他脱衣,这和在家没什么两样,让孩子还是没有独立和别人相处的机会。比如这次活动,我就想如果小组分开分配任务,就应该让熟悉的小孩分开,搭配到不熟悉的小朋友当中去,让他们学会和陌生人沟通合作。但因为这次没有其它学校小朋友也没有具体去分组分配任务,所以这个想法也只能成为了仅存在于脑中的想法。
最后,活动结束后,是否和孩子做过总结,问过孩子的感触想法,并鼓励作些记录。比如这次活动中,你哪些方面表现得坚强,某些事情表现得有点小气。记录这个,可能是孩子最反感的。我家的小屁孩就最反感这个。其实,鼓励孩子就真人真事去写些东西,真实地条理地把发生的事情具体地写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想或看法,是锻炼写作的最好方式。你看我,本来也不会写的,这不,这几次带孩子参加活动的事让我有些实际的感触,所以写下这些文字好象没怎么费力呢。
综上,我想带孩子参加活动只有做足了上面的功夫,可能才有些真实的效果,才有实际的意义,才能让小孩和大人一起在了解、体验、和思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