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阳


农历的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为什么叫重阳节呢?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另外九在个位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寓意长长久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自古以来被一直认为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根据史料记载,重阳节在远古时期就有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成型,西汉时期逐渐普及,直到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和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逐渐鼎盛至今。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瘟魔作乱,这一带的居民苦不堪言。直到后生辈中出现了一个很杰出的青年恒景,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立志要学本领,为民除害。经历重重险阻,遍访各地名山高士之后,终于在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教给了他降妖剑术,并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高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才被立为老人节。

重阳节风俗有哪些呢?首当其冲的就是登高赏秋,而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为什么要登高呢? 

重阳节登高有辟邪气之说,古人认为重九之时,天气下降而地气上升,天地二气相交,不正之气弥漫。为避免接触不正之气,须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气。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非常适合登高远望。

也有祈福和感恩之意,古代对山神有崇拜之情,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不过,也有说农历九月九日具有“宜于长久”的吉利之意。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即登高会)。”因此,重阳登高、饮菊花酒、女子在手臂上系茱萸囊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其次就是吃重阳糕了,糕与高谐音,寓意是步步高升。

而插茱萸,放风筝,赏菊花也是这个节日必不可很少的节目。

赏菊花在重阳节这天是个非常重要也充满雅趣得节日。古人喜欢一边赏菊,一边饮酒对诗。古诗有云,“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节得诗句里,最家喻户晓的还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出了多少游子的乡思!



而宋代的李清照则把重阳节写得无比哀婉。她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代的晏几道更是将这种悲情推到了极致,他在《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写到: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九...
    唱唱吐槽说阅读 550评论 0 0
  • 我不写汉字好多年。自从别了小学的拼音字词,汉字已经离我越来越远。 无奈,我却愚昧地恋上这五千年历史孕育的文化。恋着...
    东东方阅读 196评论 0 1
  • ◤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是意难平。这说的是“求不得”之苦。 前些天,朋友向我倾诉,说喜欢上了一个对自己没什么感觉的人...
    茶宁阅读 653评论 0 0
  • 还在床上的时候,多多就打来电话,因为前一天我们约好今天一起玩耍。 多多在我的印象中,是不应该胖的,然而这次他用事实...
    杨戏水阅读 40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