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5点起床,自然醒。一系列清醒行动后,开始读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最近几天,对这个书名多有耳闻,兴趣一下子被提了起来,冥冥中我被指引着来读这本书。
先看目录,一共三章,我决定今天读第一章“怎样读书才有乐趣”,明天读第三章“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对于第二章“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暂且搁置,这一章是作者毛姆对于十部世界名著的见解。这十部巨头,我没有读过,暂时没有兴趣,所以跳过这一部分。
这本书一开始便提到: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应该是令人愉悦的。当然了,作者这里提到的书并不包括我们上学时期那些不得不读的书,而是那些“不能帮你拿到学位,也不能教你谋生的手段,既不会告诉你怎么开船,也不会教你如何修理停转的发动机,但是这些书会让你的生活更加丰富”。
也遇到了那句每一次看到,都会触动我的话: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
毛姆还说,他的习惯是同时读四到五本书。人在一天内不同时间段心情不同,状态不同,对书的喜好也不同,并没有必要非得抓着一本书不放,一定要先读完它再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我大受鼓舞,因为我真的会一天内想读好几本不同的书,可是又特别纠结,觉得应该盯着一本书来读。总有开先河的人,毛姆的这一观点说到我心坎里了。在读完写一本书的第一章以后,我果断换了另外一本书,没有任何的负罪感,只有接纳的坦然感。
作者还有一个观点是,你要对自己读的书有自己的评价和判断,原话是这样的:“每个人对自己来说都是最可靠的评论家。不管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不管他们对某一本书如何众口一词地大加赞扬,只要你对它没有兴趣,那么你就完全不用去在意这本书”。我就是这样想的,只是出于“大家都觉得好”,不好意思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从这个方面来看,阅读是一件很个性化的事情。不同的人,不同的见地,互相之间,求同存异,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