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睿之
前些天我在朋友圈发出征集:“你最讨厌的一种刻板印象是什么?”我以为会有一大批留言倾吐自己因世人的刻板印象而遭遇的不公或歧视,但结果并没有。极少的几位表达了他们眼中最为厌恶的刻板印象。
什么是刻板印象呢?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是关于特定群体的特征、属性和行为的一组观念或者说是对与一个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这是来自百科的解释,有些难以理解,这么说吧,在同性恋还未如此张扬及普遍认同之前,“同性相恋”被认为是极为不正常的,其实到现在也有很多家长五花大绑的让医生给同性恋小孩治疗,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病。
马东曾经说过:人类的道德观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的。
我明白我那朋友圈发出的征集并未得到想要的回复,其主要原因是我身边的这些人遇到的刻板印象并没有让他损失什么。前段时间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说在1983年的“严打”中,一个王姓女子因与10多名男子发生性关系,而以“流氓罪”被判处死刑。行刑前,王姓女子平静地说了一段话:性自由是我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我的行为也许现在看来是超前的,但20年以后人们就不会这样看了。
所以,刻板印象有时候会变成一把刀刃,杀人诛心。
我们常能听到一些人说河南人如何如何,避之唯恐不及。从我在外务工的同乡嘴里我知道,有些工厂甚至拒绝河南籍人入职。因为某些刻板印象带来的先入为主导致某些河南人的利益受损,这何尝不是一把利刃。
对于地域性的刻板印象不止河南,比如我们提到湖南,便认定湖南人特别能吃辣;提到东北人,便认定都是土农民,并且开口闭口就是给你一顿削;看到新疆人,就以为对方要讹你。
罗罔极说:进入21世纪,大多数中国人依然习惯于贴标签,用主观的第一刻板印象来给别人的一生下定义。一个叫蔡聪的人,10岁眼睛失明,后入盲人学校,他说进入学校后老师叮嘱他:自古盲人只能进入三个行业——乞讨、卖艺、算命。后来多了一项:按摩。老师不断叮咛蔡聪:千万不要有其它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好在蔡聪没有被这种刻板印象所下的定义而束缚,他现在是杂志主编、残障资助官员、残障意识培训师、非视觉摄影培训师。
在西北某些地区,普遍认定一个观念,嫁女儿彩礼钱不足多少多少则极为有损颜面,为此宁愿让女儿终身不嫁。当然也有几家并不认同此观点的,但也敌不过人言可畏。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败在了自己认同的刻板印象上,更多的是败在了普遍认为的刻板印象上。
你遇到过哪些刻板印象呢?请留言分享给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