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群里又由于《中医是一门仁慈医学》的文章引起了讨论。强哥说一人懂中医,一人懂西医,那就来场辩论吧!
但其实我想说,我个人对中医其实还是有好感的,我没有批判中医的意思。再者,中医西医那么多学者辩论了那么久,都没有结果。我一个半桶水的人如何能辨得明白。充其量也只能发表一点点自己的见解。况且也许可能很错,错得离谱。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开始形成。东汉末年著名的华佗在医学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华佗掌握养生,方药,针灸,手术的医疗技术。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而且发明了“麻佛散”开创了世界麻醉药物的先例,运用“麻佛散”麻醉做外科手术比美国的牙医摩尔顿发明乙醚麻醉获得成功早了1600年。另外在养生方面发明了《五禽戏》提倡养生之道。
但是后来华佗被曹操所害,他所著的《青囊经》未能流传下来,而他的学生也只把他的部分经验流传下来。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重大损失。
而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作《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广泛应用到临床,至今还在沿用这个理论。所以,中医的历史非常的悠久,能够一直沿用几千年,是凝聚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的。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引自百度百科
古代的中医,是医道相通的,所以中医里面混杂了很多道教里面的东西,比如五行,风水八卦,什么精、气、神。完全都是虚无缥缈的理念。中医的传承也只是靠师徒传承,世袭,比如医药世家。像御医都是老子传儿子,儿子传孙子。完全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以至于像华佗那么高超的医术无法得以传承下去。
我们再来看看西医。
所谓西医,就是指西方国家的医学。关于在现代社会里发展的西医学,该学科的完整名称是“近代和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该学科起源于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是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的学者们在摒弃古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之后,发展出来了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而且这门医学体系就是当今国人常说的西医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医学是以哲学形态出现的。起源于希腊,“四体液说”认为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液,黑胆液组成的,而且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身体中充满了各种液体,这些液体的平衡是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们的平衡与否反映在气色、气质、和性情上。
到十七世纪时,“四体液”学说遭到了猛烈抨击,因为它被认为是没有任何物质基础的空洞理论。从此以后,西方国家的学者就摒弃了古代西方国家的医学,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在近代时期发展出了一门建立在科学和实验的基础上的全新医学体系,这门学科就是近代和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也就是当今在全世界各国各民族发展的西医学。
科学的进步使近代西方人认识到,医学不能按人们的意愿或者猜想来解释,而是只能用机械理论并以几何和数学语言来表述清楚。这种机械论的观点大大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这既表明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水平上复活,又标志着医学新征途的开始。
17世纪实验、量度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哈维发现血液循环。显微镜的发明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18世纪莫干尼把对疾病的认识由症状推到了器官,建立了病理解剖学,为研究疾病的生物学原因开辟了道路。病理学家微尔啸(Virchow)倡导细胞病理学,将疾病的原因解释为细胞形式和构造的改变。细胞病理学确认了疾病的微细物质基础,充实和发展了形态病理学,开辟了病理学的新阶段。19世纪下半叶巴斯德证明发烧及传染病都是微生物引起的,德国人科赫(Koch R.)发现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及炭疽杆菌等,大多数主要致病菌在此时期内先后发现。
在临床医学上,19世纪诊断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叩诊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雷奈克(Laennec R.)发明听诊器;许多临床诊断辅助手段,如血压测量、体温测量、体腔镜检查都是在19世纪开始应用的。19世纪中叶以后,解剖学的发展和麻醉法、防腐法和无菌法的应用,对外科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外科学开始迅速发展。19世纪初期,一些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先后被提取出来。到19世纪末合成阿斯匹林,其后各种药物的合成精制不断得到发展。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
此外,英国南丁格尔(Nightingale F.)1860年创立护士学校,传播其护理学思想,提高护理地位,使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由此看来中医和西医就像是文科生和理科生。中医是文科生思维,净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西医是理科生思维,注重的是数据公式,看得到的指标。
从传播途径看,中医在传承的方式是保守的,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且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要积累好几十年的经验才能成为一个有经验的医生。而西医却通过大量开办学校,段时间内就培养出大量的技术人才,十几年就可以以几何数递增。和中医比根本根本不是一个变量级别的。
从辨症的角度举个例子吧,喉咙痛。中医叫上火,“火”还分虚火、实火。虚火的脉像:脉象浮数而虚。实火的脉象:数而有力,实。那问题来了:“数”,多少为数?实,何以为实?。这些的判断都是要靠经验的积累,感官的感受来判断。没有一个实质性的数据来做为标准。(当然中医的辨症还有望、闻、问、切几项指标的综合判断,但是这这个判断标准都是以个人的感官现象来判断的,都没有很实质性的数据来支持论点,也就是说证据不足。)而西医呢,你去验血,血常规里的白细胞高出正常非常多,那就是炎症了。接下来如果要更靶向一些,知道要用什么抗生素合适,那就做个细菌培养看是什么细菌感染的用什么抗生素效果更好。直接就有硬性的指标摆在那,作为治疗手段的依据。
从药剂方面对比,中药是几种甚至十几种的草药配比起来的,回家还要熬,用瓦煲熬和用铝锅熬出来的效果还可能会不一样。而西药的剂量都是比较准确的,一抓药片,用水一吞,可以了,方便快捷,效果还快。甚至于有静脉注射这个方法可以让药物直接快速进入血液,提高血液里的药物浓度直达患处。(但是滥用静脉注射和抗生素,我是持批判态度的。现在国际卫生组织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出台相关的规定了。在此先不展开来说。)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之所以在西医自明末清初开始传入中国,并且在鸦片战争后西医快速崛起;而中医在此之后节节败退,以至于到了现在,中医在国人心里仅留下其养生保健方面颇有实效的印象。
中医之所以败,在于没有摆脱道家的思想,没有用理科生的观点去佐证,没有用理科的思维去发展。直到有一天,西医这个物种(类似于现在的互联网,或者比喻成淘宝)发展壮大起来,中医现在只能踢打谩骂:“你这个某宝卖的都是假货,大家不要去买假货”。谩骂踢打起不到任何作用,只能凸显自己的无能。再者运用罗胖的观点,在争夺时间的战场上,中医也是输得很厉害。人们没有时间去听你讲完一整套中医理论才知道原来我是虚火还是实火,没有时间去熬中药,没有时间等中药把体内的阴阳平衡后,病才好。人们没时间了!
因此我说的中西医结合。其实是说中医要发展,需要的是学习西医的发展的思维,即运用理科思维,互联网思维。而不要一味的宣扬仁慈,良心,等这些理论。再如此固步自封只能退缩到养生保健去争夺这一小块天地,这并不是我们所想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