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到《解读童话:遇见心灵深处的智慧与秘密》这本书时,让我误以为这是一本有关童话的书,或者说是我们常给孩子讲的故事书,但是看过几页之后,我发觉这本书居然是有关童话的心理学书。
这本书是瑞士的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著作的,由徐碧贞翻译。读过本书后,我们所认为的简单、有趣的童话, 它的内在竟然也有一份深奥的思想。只有学会“解读”,才会将一个更加透彻的世界显现在我们面前。你想试着解读一下吗?想在那些带有寓意的“蟾蜍”、“戒指”、“吊环”、“男女角色”中,发掘更有趣、更神秘的东西吗?那就跟着作者一起学习《解读童话:遇见心灵深处的智慧与秘密》这本书吧。
作者作为第一代荣格分析师,她将心理学应用于童话领域,从而成为童话心里解读的权威性代表人物。想要读懂这本书,建议大家需要先了解一下荣格心理学。
荣格认为,人心灵的结构包括最顶层的意识也就是自我,第二层的个体潜意识也就是情节和最底层的集体潜意识也就是原型。
荣格还认为人格系统主要有四种原型构成,他们分别是:一,人格面具,也就是掩首真我的假象;二,阿尼玛或者说是阳性基质,也是男人只有的女性基本特质;三,阿妮姆斯或者叫阳性基质,也是女性只有的男性基本特质。
母题,“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某文学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
先来让我们听一听,作者为什么要解读童话呢?他觉得童话在心理学方面有什么特点?
作者认为,童话是集体无意识心灵历程中,最纯粹且精简的表现方式,因此在无意识的科学验证工作中,童话的价值远超过其他的素材;童话以最简单、最坦诚开放且最简练的形式代表原型。
前三章内容是读懂本书必备的功课,其中便对心理学和童话系统有一个全面的讲解。紧接着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便进展到解读相关的实际问题中,她的目的不在于让《三根羽毛》扣人心弦或更有趣,只是要演示解读的方法,并且试着说明如何解读以及如何撷取故事的意义。
作者将《三根羽毛》这个童话分为首章、续章和终章,运用比较法和扩大法来为我们进行详细的讲解,也是让我大开眼界。听过作者的讲解方法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宗教、神话以及习俗的知识面还是很广的,所以在解读童话时应该增加这方面的知识面,以便能全面、客观的解读童话。
解读童话是心理学系统中一个有意思的分支,让解读后的内容显得比较客观,有可能让我们遇见心灵深处的智慧与秘密。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尝试学习解读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