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像我终日在上海外环以外生活的人民群众似乎很少去市区,每每进入市区就感觉特别拥挤。
好在这些老建筑精雕细琢,同时错落有序的老建筑见证着上海的繁荣与发展,哪怕时代变迁、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拥抱变化。如果哪家企业在这些老建筑里经营不善,没关系,收个房租都能高枕无忧。老建筑立马有了新功能,从银行到餐厅、从餐厅到酒店,这个地方因为地标和特色从来就不缺接盘侠。
总而言之,每次来市区,你都应该会有新发现。
想起去年,我非常喜欢在上海爬楼,看看魔都上海的夜景。因此入了一枚广角镜头,没想到看完太多事故视频之后,对于爬楼这个事情还是有点担心受怕,爬楼党这三个字还没学会怎么写,就此告别。
俗话说,摄影是用光的艺术,不过摄影也讲究机位,那些很多好照片是因为构图好,构图号往往也是机位寻觅得好。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要体力、要力量、要装备、要天时地利人和,太多不可控因素,想起互联网上各种大神的照片,觉得自己去西藏拍的风景照,虽然有40G的文件大小,但大部分应该丢进垃圾桶。
这个屋顶,让我有种想凿一扇窗的冲动,我不想被屋顶遮挡视线,我想……
受好友邀请参观正在装修的老建筑,他们即将在这里搞些新想法,想想还挺激动。
我想聊聊“新想法”这三个字,这三个字在我的世界观里很少有极其科学的方法可以得出。
就如同许岑在其Keynote课程中提到过,“越用心月丑陋”,潜台词其实是需要审美积累,用心才有作用。相比,“新想法”也是异曲同工,没有行业深度经验、惊人信息量、仔细推敲逻辑、精准预判未来等等条件,这三个字在普通人身上都是“馊主意”。
当我有个所谓的“新想法”时,我也总说,我有个“馊主意”,往往不是我不过自信,而是我知道我的“新想法”不够新。
好在,这栋老建筑的“新想法”来自靠谱的业内人士,相信会有个非常棒的好未来,至于新想法是什么,还不能透露半个字。
从老建筑的新面貌完全无法从外观上看出任何“新想法”的端倪,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往期街拍请移步:
「日常扫街」#001 等待与清理
「日常扫街」#002 日照金楼、远处望塔、现场提问、亲身体验
「日常扫街」#003 洋房、夜市、守卫者
「日常扫街」#004 投币、幸运测试、移动支付、星爸爸、咖啡店
「日常扫街」#005 新老饭店、外卖老哥、崭新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