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科草原 拉卜楞寺 我和你的约会

桑科草原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让一些地方,在心中扎根,并立体起来,唯一的办法是走进去,用全副身心感受。

对于桑科草原,以及著名的拉卜楞寺,我就如此。

我们甘肃,地域辽阔,民族交融,历史遗存,自然景观,比比皆是。就连世代居住的大山里,都有着这么多秘密。

我对草原的向往,其实由来已久。

从小,我就从歌曲中知道,在我们国家,有呼伦贝尔大草原啦,有锡林郭勒大草原啦,伊犁草原啦,等等。

农耕民族地域的局限性和短视,让我在长大后,不自觉的向往更大的空间,当然它包括思想的和空间的。

马背民族,以它完全出乎意料的文化,行为,语言,对我产生长久的吸引力,常常让我,欲罢不能。

难道我大汉民族的血脉里,也有不安和辽阔,在潜意识里奔腾么。

出兰州南,一早驱车前往,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探访著名的拉卜楞寺和桑科草原。

一路大山连绵,乌云和阳光交替出现,冰雹和骤雨前赴后继,让人亮眼的蓝天和雨后彩虹,更给人意外的惊喜。

见了路边磕长头的藏民,也看到临夏境内清真寺的星罗棋布,感受到浓郁的宗教气息,那些漂亮的清真寺,在松树遍布的大山之下,在烟雾缭绕的天地之间,肃穆,庄严,让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是多么巨大。

时间关系,没有机会听到,忠诚的穆斯林早课的叫经声,也没有看到白帽子的回民,走向清真寺的步履,但我知道,临夏历来有“中国小麦加”之称,一天五次礼拜,是他们不变的功课。

听说过的和政,没听说过的隧道名字,全都具有民族特色,十个隧道穿越之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领土,已在脚下。

依然是,绿色的一山又一山,只是少了清真寺,车辆不多,道路平整。

拉卜楞寺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先到了拉卜楞寺。它有着据说是全世界最长的转经道,我跟在面色黝黑的藏族老年女子身后,拨动转经筒,也在大殿里,虔诚地布施,叩头,祈求平安。

拉卜楞寺,位居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是安多藏区最大的宗教中心。金瓦红墙,气势非凡。

在大殿里,有幸见到十世活佛的放大照片,面容平静,慈悲圆满,目光亲和,看着非常舒服,他的修行,对面相起了很大的作用,整个人看起来亲切,不激烈,顺应天地。各个年龄段的经学生也有不少,听说这里是中国乃至周边国家,最大的藏学府,有300年历史。

出来时,看见有两个,走一步匍匐在地磕长头的不明年龄的男子,听说他们朝圣之后,回去挣钱,然后再来,捐给寺庙,他们自有他们的价值体系,丝毫不理世俗对利益的评判标准,内心坚定,为信仰不遗余力,倾其所有。我佩服他们,内心的力量,一旦超越肉体,本身,是非常非常强大的。

我走走转转,心中划过零星的句子,仓央嘉措,十万大山,翻越,超度,以及挣扎过程,身后的秘密。

无来由地,心生悲悯。

告别拉卜楞寺,去见我心仪已久的草原。

桑科草原,在我,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草原,它用冰雹,骤雨,劲风,迎我拒我;用乌云满天,湛蓝天空,亮丽太阳给我启示,用健美的鸟儿,蒙古包发出诱惑,用草尖上的露珠,金黄、紫色花朵向我示好,纤尘不染的白云,牧人手中的银碗,纯香的青稞酒,一并向我发出邀请。

是的,这个时候,虽然格桑花期已过,可我一点也不觉得遗憾。

在这里,绿色稠密,山坡舒缓,线条柔和,没有鸣沙山的高度,也没有三危山的皱褶。它一坡一坡的青草,向遥远的天际延伸,苍苍茫茫,是这样无言地动人心魄。

女人们拿出彩色的丝巾,在风中展开,雀跃着,欢笑着,雨后阳光正好,做各种姿势拍照,一直拍到手软。男人们笑看着,点燃一支烟,抽一口,让烟雾徐徐飘散。

我看着,心中有一丝莫名的忧伤掠过,浮生若梦,在生命的黄昏,我们携手,欣赏美景,也知道,从今往后,更要珍惜时下的日子……

也许是草原母亲,已然目睹了太多的人间悲欢,风霜雨雪,才拥有这么广阔的胸怀。

想一天之内,看到了多少美景,而脚步到处,从不令我失望。我喜欢这样的旅行,有欢笑,有思考,也有亲人的陪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