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
基源植物:菊科木香属植物云木香、越西木香、川木香等的根。
拉丁学名:Aucklandia lappa Decne.
植物特征:
1.云木香
多年生高大草本。主根粗壮,圆柱形,外表褐色;支根稀疏。
根生叶三角状卵形或长三角形,长30~100厘米,宽15~30厘米,基部下延成不规则分裂的翅状,叶缘呈不规则浅裂或波状,疏生短刺,上面深绿色,被短毛,下面淡绿带褐色,被短毛,脉上尤着;叶柄长为叶片的1.5~2倍。
花茎高30~200厘米,有细棱,被短柔毛;花茎上的叶长10~30厘米,有短柄或无柄抱茎;头状花序,单一,顶生及腋生,或数个丛生于顶端;总花梗短或无;总苞片约10层,三角披针形,长9~25毫米,外层最短,先端长锐尖,疏被柔毛;花全为管状花,暗紫色,管长1.5厘米,先端5裂,裂片长6毫米,雄蕊5;着生于裂片下方的喉部,花药联合,上端稍分离,有5尖齿;子房下位,花柱外露,柱头2裂;花托有长硬毛。瘦果线形,先端平截,长6毫米,有枝,上端着生一轮黄色直立的羽状冠毛,长约1.5厘米,果热时多脱落,果顶有时有花柱基部残留。
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长于较高的山地。原产印度。我国云南、广西、四川均有栽培。
2.川木香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而直。茎极短。叶根生,卵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具长叶柄,5~7对羽状分裂,裂片常为卵状披针形,具细齿,或基部具小裂片,稀见不明显的齿状浅裂,两面均被小粗伏毛,下面具蛛丝状毛和稀疏的腺毛;内层的叶苞片状,具缺刻状或齿状裂,叶柄部分地与花序梗粘合。
头状花序6~8个,集生于枝顶;总苞钟状,苞片4层,披针形,绿色带紫;花全部管状。紫色,花冠约长30毫米,管部长约20毫米。冠毛棕黄色,外层冠毛皱曲,向下笼罩瘦果后又向上反折。
瘦果四棱形,疏被长柔毛。花期夏、秋。
生山坡草地。分布四川西部及西藏等地。
药材特征:
1.云木香
干燥的根呈圆柱形或枯骨形.长5~15厘米,直径约0.5~6厘米。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大部分栓皮已除去,有显着纵沟及侧根痕,有时可见网状皱纹。
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略平坦,黄棕色、暗棕色或黄白色,可见散在的棕色、光亮、大形的油室:形成层环状,棕色,有放射状纹理;皮部约占半径的1/3:老根有髓,幼根无髓;气芳香浓烈而特异,味苦。
以色黄白、质坚实、香浓者为佳。
2.川木香
根呈圆柱形或已纵切成两半,略弯曲,长10~30厘米,直径约1.5~3厘米。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
根头部多已烧黑并发粘(俗称糊头)。根部粗糙,栓皮多已除去,露出纤维网。体轻,质硬,难折断。断而不平坦,皮部黄棕色,约占半径的1/3:木部黄白色;中心髓部类白色疏松,老者成空洞,油室较以上2种均少。
气芳香而特异,但较以上2种微弱,味苦,嚼之粘牙。以枝条粗大、坚实、香味浓者为佳。
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放自治州及雅安等地。
炮制:
木香片:将原生药放清水内洗净,捞出,闷润12~24小时使软,切片,晒干。
煨木香:将木香片放在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一层木香间隔,平铺数层,置炉火旁或烘干室内,烘至木香中所含的挥发油渗透至纸上,取出放凉。
中药药性:
性味:辛苦,温。
归经: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温中和胃。治中寒气滞,胸腹胀痛,呕吐,泄泻,下痢里急后重,寒疝。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5钱:磨汁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或密汁涂。
注意:阴虚津液不足者慎服。
备注:此外,尚有同属植物木里木香(四川)、大理木香(云南)等的根亦同供药用。
木香的故事:
相传清代光绪年间,山西道监察御使李慈铭有一日因夜感风寒而全身不适,肠鸣腹泻。
第二天一早,李慈铭请城中名医前来诊治,医生问明病情后,笑捋白须,自药箱中取出一瓶药丸,令李以浓米汤饮下20粒,过了一会儿,李慈铭的腹泻就止住了。李慈铭问医生所用何药,医生回答说:“此药就是在大人洗砚池旁生长的这种叫木香的花木,我用其根与黄连做成药丸,即大人所服之药。木香不仅实肠止泻,还是治气之总药,它和胃气、通心气、降肺气、疏肝气、快脾气、暖肾气、消积气、温寒气、顺逆气、达表气、通里气,管统一身上下内外诸气。”医生一口气连说了十一种气,可见木香治气散郁疗效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