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浸润童心,科学点亮前程

红色浸润童心,科学点亮前程

(指导老师:许筱婷、朱中易 物理院通讯员:钱杨平)

2025年暑假期间,湘潭大学“红韵光影·银铃童梦”教育关爱服务团在羊牯塘社区开展了为期11天的 "红韵润童心,科普启未来"暑期支教活动。16名志愿者带着专业知识与满腔热忱,为社区50余名中小学生打造了一场融合科学探索、红色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的成长盛宴,让孩子们在夏日里收获知识,在陪伴中感悟成长。

首先是趣味运动会。“加油!再进一个!”社区活动中心里欢呼声不断,志愿者们精心设计的室内运动会正火热进行。考虑到场地限制,特意准备了“趣味保龄球”“吹水杯乒乓球”“跳绳接力赛”三个项目,让孩子们在清凉室内尽情挥洒活力。孩子们在协作中突破自我,五年级队伍以2分15秒的成绩夺冠。这场室内趣味运动会,在欢笑与竞技中悄然播撒着成长的种子,更在接力配合中唤醒了团队归属感,让集体合作意识在他们脑海中深深扎根。


(图为志愿者开展趣味运动会照片)

随后开展纸筒传声实验。“为什么隔着纸筒说话,声音会更清楚?”志愿者管夏阳举起自制的纸筒话筒,向孩子们抛出问题。这堂“声音的旅行”科普课上,志愿者们用生活中常见的卫生纸筒、保鲜膜、棉线等材料,带领孩子们探索声音传播的奥秘。孩子们分组领取材料后,立刻投入实验:将棉线穿过两个纸筒,绷紧后对着一端说话,另一端的同伴就能清晰听到声音;而当棉线松弛时,声音却变得模糊。“这是因为声音靠振动传播,绷紧的棉线能更好地传递振动!”志愿者边演示边讲解,还顺势延伸到电话的发明原理,让孩子们了解贝尔如何从类似现象中获得灵感。这种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既推动了光电专业知识向生活场景的转化,让抽象的科学理论变得可知可感;也为社区青少年科学启蒙搭建了桥梁,为他们未来探索更广阔的科学世界埋下了充满活力的种子。


(图为志愿者开展纸筒传声实验)

在作业辅导环节中。志愿者们针对孩子们暑假作业中的难题,进行一对一辅导。他们耐心地答疑解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复杂的知识点。在志愿者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从最初的依赖讲解,逐渐养成了自主思考的习惯。他们开始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按时按量完成家庭作业。通过这一过程,孩子们不仅解决了学习中的难题,更培养了自主计划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们辅导作业)

 此次支教活动共开展课程11天,形成多个科普实验教案集。羊牯塘社区居委会主任感慨: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让孩子们看见更大世界的可能。对于湘大学子来说,这场支教之旅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堂深刻的成长课,让他们读懂了教育的温度,更坚定了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信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