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kū)心1焉。无为为之之为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2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3乎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为万物逝也。若然者,藏金于山,沈珠于渊,不利财货,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万物一府,生死同状。”
注:
1刳(kū)心:剔去知觉之心。
2崖异:乖异。
3韬:盛大。
解:
本章立意儒道混杂,时道时儒,且表意第次不高,疑门人作。
文本一开始赞誉“道”“洋洋乎大哉”!与下文君子“韬乎其事心之大”形成对应。如何使君子心大呢?作者给出“十者”建议。其中,“无为为之之谓天,无言言之之谓德”,“为之”“言之”实属多余。“爱人利物之谓仁”“行不崖异之谓宽”仅有淡淡的道家味道,其实质还是儒家思想。“不同同之之谓大”“有万不同之谓富”多道家意。“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似道似儒。
紧接着的下文又对“明于此十者”的君子做了描述。整体看来,多写君子弃绝利禄功名,反显得过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