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加入运营学院呢?
在读书营里的一年,我觉得运营和心理学有莫大的联系。
而最近我又在修炼精准表达的能力,除了思维要特别清晰,同样要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就如成甲在《好好学习》里讲的那样,要一个人活成一个队伍。
所以,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为了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为了获得应用心理学的战场,我写了申请。
猫叔讲,要去牛人的身边做事,学他们的为人,干法等等。但其实,接触牛逼的社群,也能在复利中,下意识的复利。
在这个充满爆棚能量、推动力十足的运营学院里,高强度的设计,让我不断地积极践行,收获底层思维,顽强地成长改变。
001.收获和心得:
01.运营的十项底层思维
任何事情,到了最底层,其实就是思路的展现。
运营也是拼思路。
而在读书营智囊团的我,完全是凭感觉,包括第一次主持“吾聊日常”,也是全靠主观判断,主观做事,虽然侥幸获得牛牛姐对第一次表现的认可。
但是,通过学习奕晴分享的这十项底层思维,我才知道,当时的我就是头脑一片混沌,感知到什么,认为是什么,我就说什么。
对了,这十项思维是超越榜样思维、价值思维、结果第一思维、成长共同体思维、口碑思维、赏识思维、给足面子思维、挺身而出思维、赏识思维、日拱一卒思维等思维,而这是我在运营中使用这十项思维的顺序。
利用这十项思维,我在1日1日值班学委的时候,成功打上了深度认知者的标签,并获得学院教练队长和伙伴认可,成为毕业设计的统筹人。
02..越践行,越收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
"你读过哪些书?”
“读了好多呢,有《跃迁》、有《好好学习》、有……”
“那你做了哪些事情?”
“我做了,额……”
曾经的我,就是这个样子,读书,忘记,读书,忘记……
直到阅读12月31日的丹丹分享时,我依旧和往常一样脑洞大开,但和往常不一样的,是我去做了。
这个脑洞就是“诉说我的愿景故事”,是我在阅读“读写说”类剽悍文章《如何轻松获得影响一生的讲故事能力》时,其中“我们的目标”迁移来的。
我仔细思考了这个活动的价值以及具体落地的思路,从想法出现到思考价值再到具体落实,前前后后花费了近20个小时的时间,好几次都忘我到忘记吃饭……
最后效果超过了预期,90%的人参与了当天活动,75%的人写了“愿景故事”,甚至让老铁切实感到了收获,而在复盘梳理之后,我更加意识到践行之后能力的增长,以及经验的累积。
真的,越参与,越收获,高参与,高收获。
·
03.说话做事思路的迭代
说话做事,必先模型思考。
“你这个不好……”设计毕业作品的那天晚上,教练组织了群聊,让大家聊自己的想法,我话没说两句,就讲了否定的话。
被教练指出问题,并教给我在头脑风暴中非常实用的原则和方法。
我立刻反思自己,没有人喜欢被否定。
而且经过观察,我发现无论是教练还是队长,都是先鼓励引导大家讲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找到其中的闪光点,表示赞可。
在当日复盘中,我记录了这个问题,并构建了鼓励-引导-认可-赞赏的头脑风暴时的思维模型。
在今天再次主持群聊时,我谨记这个模型,鼓励大家发散思维,收到良好的效果,教练和队长也放心的离开了群聊,任我主持推进大家的讨论。
这也让我意识到,无论说什么话,办什么事情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思维模型,进行筛选思考,把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的话语和动作,剔除出去。
04.先人后事才有亲密战友
让我印象超级深刻的一句话,“最重要的是,在一场活动当中,你们的关系有没有变得更好”。
但我却后知后觉,在此刻才认识到这句话的重要性。
在和桌桌近十几个小时的关于值日的探讨交流中,我一直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拉着桌桌一起思考目标,落地方案,全然忘记了先人后事的思维。
直到第二天,桌桌在她的复盘中提到了我,我才知道,她当时在和我进行优劣对比,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中,甚至在途中,她都想过放弃得了。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自己犯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
于是,我把奕晴分享的这句话当做了做事准则。
从之前单纯的抢任务,听话照做,到后来抢到任务以后,去思考“怎么让自己和负责的老铁关系变得更好?我还能提供什么帮助呢?”
怀着这样的思考,我在蜗牛侠客值日的当天,给他提供了我的一些做法,对他当日的值班起到了一些微小的帮助,主动增加了链接的频次。
并且,在和同桌探讨值日方案的时候,深深感受到和别人一起做事,就是深入链接的路口。
而在这个路口奔跑时,只要抱着先人后事的思维,一定能收获到亲密的战友。
002.成长和改变:
01.更深地认识运营
运营是一个多元的系统。
之前我把运营想得特别简单,认为会心理学的人就可以上手了,经过实操,我才知道自己错的多么离谱,多么的井底之蛙。
运营的本质是口碑思维,更多人,强感知,高参与和好口碑,更精准一点,就是做更多人的好口碑。
但这也仅仅是其中的理论一环,而心理学更属于这个理论下的子理论。
经过一天的的运营实战,我发现运营真非常难,除了理论上的精进,更多的是要亲身参与,提高运营的综合能力。
比如文字、沟通,策划,领导力、口碑,布道、增长等七项能力,增加对微观细节的把控。
在值日和设计毕业作品的当天,我做了大量预热文案撰写,持续地和老铁沟通,统筹时的策划,引导大家按着自己的策划走,传播自己的理念,请更多的老铁参与等等,和七项能力密切相关的事情。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被你打动,你所引以为豪的理论,可能对一些老铁,任何作用都没有。
于是,我认识到,持续的主动破冰,积极了解才是首要,随后才是各项能力的运用。
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运营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它是心理学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各种理论、思维和能力的大综合。
运营更重要的是不断参与,不断实战。
02.更明确的成长标签
运营也适用于生活,这一套能力完全可以迁移于成长。
我在读书营快结营的时候,才明确了目标,在2019年成为深度认知行家,可是,有老铁就和我讲,什么领域内的深度认知呢?
这把我难到了,深度认知,我挑什么领域呢?
我觉得人是根本,就挑了心理学,可是我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系统学习心理学呀。
直到来了运营学院,我才找到了一条深度认知的路口。
那就是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先找到这个领域最杰出的人,把他作为榜样,并怀着超越他的心态。
并且每天可以把自己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心得,理念,通过朋友圈传播出去,进行布道和打标签。
而我,既然身入剽悍,那自然就要对标猫叔了。所以,我的目标从深度认知者细分成了运营深度认知者。
03.更有始有终的心态
在健身房的时候,我惊叹陈某的力量提升惊人,现在的他,居然能举160斤的杠铃,而我才120斤,完全可以拎着我四处扔。
我向他发表自己的感叹,他看见我正在拉臂力器,“我可不是像你这样,单纯为了拉而拉“”,一句话猛地扎了我的心,让我陷入了沉思。
是呀,我是为拉而拉,到底要达成什么效果呢?
我才明白,因为目标不具体,所以我总是三分钟热度,有始无终,虎头蛇尾。
回忆进入运营学院之前,我参加过行动营,读书营,每回都是“为了拉而拉“。
我成功进入读书营智囊团,但是却丝毫不知道自己要从这里获取什么,只是等待,有啥活干啥,最后慢慢边缘化。
我还组织了联机学习,从最开始的5人,到后来的数十人,可我还是“为了拉而拉“,不知道要做成什么样的效果,坚持了三个月后,匆匆结束。
这样有始无终的情况,我一直持续到了读书营结束……
直到进入运营学院,通过大晶的故事分享,我才明白有始有终是有多么的重要,只有怀揣着有始有终的心态,才能够干成事,不然你再聪明,也只能不断地掉入坑中。
总结一下:
01.我的收获和心得:
a.综合运用十项运营的底层思维
b.越践行,越收获
c,说话做事,先模型思考
d,先人后事才有亲密战友
02.我的成长和改变:
a.运营是一个多元系统
b.成为运营深度认知者
c,有始有终的心态
从入营的目标确定,到入学院后的目标实现,以及找到新的方向,从此刻,青鸟展翅,全力以赴,每天在践行中,日供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