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英语学习
Chow Chow
Ever wanted a baby lion only to have your landlord say no?
A Chow Chow puppy might just be the answer.
Strikingly beautiful and found in various colors, the Chow hails from China and may be one of the oldest breeds around, potentially originating as far back as 3000 years ago.
Nicknamed the "Songshi Quan", which translates to "puffy-lion dog", a newborn Chow is an infinitely huggable furball, but also has its fair share of quirks.
曾经想要一只小狮子却让你的房东拒绝吗?
一只小狗可能就是答案。
令人惊讶的美丽和发现的各种颜色,周来自中国,可能是最古老的品种之一,可能起源于3000年前。
绰号为“松狮圈”,翻译为“蓬松的狮子狗”,新生的松狮是一种无限大的卷毛球,但也有它的怪癖。
For one, it's a tad introverted often disliking dogs of the same gender and tends to be territorial.
Although smooth-coated Chows are usually more friendly with strangers. Regardless, with a little living teddy bear in your arms, you'll likely overlook all bad behavior.
首先,它有点内向,通常不喜欢同性的狗,而且倾向于领地性。
虽然表面光滑的食物通常对陌生人更友好。不管怎样,怀里抱着一只活的小泰迪熊,你很可能会忽略所有的不良行为。
每日阅读
㈠中国人喜欢反着说话。郑板桥说“难得糊涂”时,肯定是他一辈子最清醒的时刻。
我们总说看书多的人是明白人,其实这是反话,书看多了肯定糊涂。我有两个好朋友,许知远和伊伟,是我认识的人里面看书看得最多的。这么说吧,如果我想找一本讲老北京的书,我只需要给伊伟打个电话,马上就能获得一个至少有20本书的口头书目,而且还带着一两句话的简介。想知道外国人又有什么新的理论,比如世界到底是圆的、平的,还是菱形的,问许知远就可以了。他不仅能告诉我关于地球的所有理论,而且都有出处,包括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编辑名,连标点符号都不会落下。牛吧?
但是我也能证明他俩根本不是明白人,因为对他俩我还是挺了解的。
首先,他俩都没媳妇;其次,他俩都没发财。我们一起做“大人在说话”节目的时候,许知远说最值得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时常捧着一本书,坐在湖边僻静的板凳上发呆。这像明白人说的话吗?他说现在的人太忙,人如果没有时间发呆就会出问题,就没有思想了。伊伟更逗,本来身体条件就不是特别出色,还死活要跟一个记者队去徒步可可西里,而且还兴奋地说:“这次去,没准就真出不来了。”这是明白人干的事吗?明明知道可能出不来,还往里面冲?还好那记者队的队长是个明白人,拦了一把,没让他去。我当时真担心他要有个三长两短,我还不一定找得着第二个伊伟。这两个读书人,一个发呆,一个“找死”,充分证明看书越多越冒傻气。
我看过一个数据,中国以美元计的百万富翁绝对人数已经超过法国了,说明我们国家还是有明白人的。但是好像我们这儿像我这俩朋友这么冒傻气的读书人比法国少好多,因为大家都太聪明,所以没人去干糊涂事。
难怪中国人说:难得糊涂。
㈡养成一个习惯要多久?网上说是21天。
你坚持跑步21天,到了第22天,双脚就会自动伸向运动鞋;你早起早睡21天,到了第22天,太阳一露面,你的脑袋就会离开枕头。
改掉一个习惯要多久?毕竟很多坏习惯已经养成了许多年。
前两天身体不太舒服,跟朋友聊完正事,他带我去推拿。推拿师穿着白色长衫,两手略微在我身上拂了一拂,就分毫不差地说出了目前我的身体出现的问题。当时我就表示出极大的不信任,这分明是一个伪装成推拿师的算命先生吓唬我的。
推拿完毕,又走了一遍气罐,推拿师被我吓到了。他盯着我背上的瘀黑,就像看一幅卦象,而这幅卦象显然是“大凶”。
推拿师跟我说:“你要回去打坐,运动。我教你几个好习惯,你若能坚持便可自愈。”
我算了算这些好习惯实现的可能性,谢了他的好意,表示宁愿继续过来消费。
推拿师不甘心,又说:“你怕浪费时间,那至少可以改掉一些坏习惯。”
熬夜、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大,这三个坏习惯先改,剩下的几百个慢慢来。
要怎么改呢?只有夜晚是属于自己的,只有饮食是可以任性的,只有情绪是真实的。
所有的坏习惯,都提醒你曾经的喜欢。曾经喜欢在凌晨看着朋友一个个入眠,喜欢冰凉的糖水围绕着辣火锅,喜欢觉得无趣就开门离开。
因为还喜欢,所以不想去改。何况比起我来,习惯更恶劣的人多得是。
我有一个朋友,已经被坏习惯拖累得生活都不正常了。他24小时开着手机,睡觉时把手机塞在枕头底下,一晚上会被赌场短信和软件推送频繁吵醒;他早早起来,却在上班前去颐和路绕一大圈,绰绰有余的时间,被他这一大圈绕得来不及;他经常改动自己网络社交账号的名称,网络个性签名变得很快,一刷像是滚动屏。
他习惯了推掉出差,拒绝加班,习惯把家里的地板一遍一遍地拖,钻到床底下拿着毛巾仔细地把灰尘揩干净。这些习惯他用了4年养成,用了4年贴近另一个人,陪她聊天,接她上下班,通报自己的状态,他有了洁癖,因为她有哮喘。接着他又用了6年,继续小心维持,即使已经分开,依旧在空间中留出另一半。
改掉习惯要多久?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理由。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㈢读大学的时候,我瞧不上一位“急功近利”的女同学。她不参加班级活动,跟同学关系疏远,喜欢往老师家跑,“没用”的小课能逃就逃,要跟你借书的时候,才跟你说话。后来,她毕业拿了两个学位,去了斯坦福大学读硕士。再见面时,人家已经是芝加哥大学的年轻教授。回顾大学生活,她不解地问:“我当时也没妨碍你们什么,你们为什么那么讨厌我?”
可能是她的“三观”,刺激到了我们这些“不求上进,只求抱团”的人。
年轻时喜欢凡事谈三观,工作中,不与三观不合的人合作,生活中,不与三观不合的人来往。站在一事无成的门槛上,我才发现,我屏蔽掉的不仅仅是三观不合的人,更是值得我学习的人。
24岁,我开始走出当时工作的那个封闭的国企,去广告公司做策划。同事中有个姑娘,“女孩要用青春换名利”是她的口头禅。我讨厌这个借钱都要买名牌的姑娘,老板却特别欣赏她。
我跟老板谈起姑娘的三观,她笑笑说:“人的一生会认识很多人,但值得与我们谈三观的,十不足一。三观相合的人让你舒服,三观不合的人让你成长,不信你试着跟三观不同的人合作一下。”
后来那个姑娘接了个大单,老板指派我做策划。合作中,我发现她身上有我当时没有的生存智慧。她知道自己的目标是钱,就不在意过程中的委屈和挫折。
第一次方案没通过,我特别沮丧,她拉我去一家全市最贵的KTV唱歌,让我发泄,对我说:“你的价值将会体现在最后被采纳的那个方案上,现在放弃就归零了。”第二稿,第三稿,第四稿,我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她不断鼓励我:去吃顿好吃的,去买件好看的衣服,
给自己买束花……她成功开启了我内心深处物欲和虚荣的大门,而正是我过去瞧不起的这些,支撑着我把方案越改越好。
最后,我们合作完成的这个案子成了公司年度最佳。虽然我们还是三观不合,但我始终感谢她让我明白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整天与三观相合的人在一起,是一种可怕的舒适区。
人的成长与进步,是不断走出舒适区的结果。与你三观相合的人,往往与你有同样的优点与缺点,你们之间很容易形成一种封闭的气场,使优点成为自负,缺点成为短板。
一个人的世界越大,越需要更多的朋友。而朋友与知己的最大区别是,朋友可以一起做事,知己才要三观一致。
我跟一个江湖传闻极不靠谱的人合作过,发现不靠谱的人往往点子多、交友广。他没能力负责一件事的始终,却可以为你提供更多的视角和创意,这恰恰弥补了我做事过于细节、踏实,缺乏脑洞与变通的不足。
如果你的朋友圈有5000个人,最多只有50个人值得与你谈三观。大多数朋友,能陪吃陪逛陪玩的,没办法一起看电影;能一起看书看电影的,没办法一起去购物。
三观不同的朋友,可以拓展你的眼界,满足你的好奇心,与你形成性格与能力的互补,增加人生无数的可能。不要把三观变成一扇门,关闭人生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