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说,沉默是一种美德。但我觉得在喜欢的人面前,便是懦弱。”
当一个男孩在拍毕业照这样的大众场合之际,深情款款,向一位女孩念出了这首诗,并伸出了手……
如果你是那个女孩,然后,还有5天就要高考了,你会怎么做?
然而,黄晶晶居然牵手了。
居然就是那个敢做敢当的愣头青,黄晶晶是他喜欢的那个人。
这是一部不按套路出牌的《青春派》里,开头出现的一幕。
如果你看了这个开头,会不会几分钟内就觉得要陷进去了?
现在,一听到这种打着青春旗号的电影,立马好像就条件反射般想到了张扬和叛逆、风花雪月、各种伤悲、各种狗血,甚至一言不合就怀孕堕胎什么的……
这部《青春派》算是为国产青春片,交了一份比较走心的答卷。
虽也有爱情但却懵懵懂懂,虽也张扬但还是限在一个框子里,也非反叛、成长、梦想或是奇遇,而是以 “高考”为命题做引线,贯穿其中。
高考是整部电影的底色,也是电影的头号主角和故事的终极反派。
青春派,实为先高考而后青春矣。
说白了,谁的青春会长得苦大仇深外加一脸世故?谁的青春尽是悲催了了?
影片相比那些诸如「致青春」「小时代」等同类题材的影片来讲.少了一些华丽浪漫和对于成人世界的虚妄,更像一本青春回忆录。
相比台湾的《那些年》和《少女时代》,则更加 “接地气”,具有极强的代入感。
所有人在里面都是正常的,没有生死离别尔虞我诈,没有分分合合哭天抢地,甚至真实平淡得就像我们自己的高三一样。
总之,国产片里能产出这样,在贴近现今教育体制下,反映普通学生的真实生活的青春片,着实是令人惊喜的。
惊喜一:折射社会现象的“野心”
这是一部高考电影,「青春派」不仅如实展现了以北京为缩影的高三生活的喜怒哀乐,还在观众面前铺开了一重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片的属性。
片中多处触及的贫富差异、家庭矛盾等现象,无不体现了《青春派》以故事折射社会现象的这一点“野心”上。
譬如,每一个人的高三,基本都会有的那个激情澎湃、好打鸡血的班主任撒老师, 在学生成人礼上,对家长的讲话:
“高考不仅仅是考学生.也是考家长.现在没有什么比你孩子高考更重要的事了,你们有要破产的,请坚持坚持。有要离婚的,也请先凑合凑合。现在你们的最高使命,就是高考。”
还有,诸如撒老师在高考前夕的大段口号: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发卷子。”
“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累,等于白活。”,
“提高一分,你就可能干掉上万人,上万人!懂吗!?。”
“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
“累死你一个,幸福你一家。”
“破釜沉舟,拼他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干他个无怨无悔。”
最经典的是,撒老师在课堂上对齐明智的批评:
“你还跟他比啊,贾迪根本不参加高考,他就在这混日子的。你有他家有钱么,你有他那样的老爸嘛?"
你还想和谁比啊,李飞,他爸什么级别你知道吗?
小雷,是么?他们家是中石化的。
你说你拼爹拼不过,你一个无权无钱无势的三无人员,不上个像样的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你怎么办呢。”
可以说,秦海璐扮演的撒老师的三段讲话,将高考的底裤裸露无疑,也一不小心戳破了“教育公平”这块遮羞布,是整部影片的高潮,也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所在。
片中未成年人与成年人、青春与秩序之间的二元对抗虽不突出,但学生、老师、家长间依旧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渲染出高考这一必达使命的紧张感。
第二次毕业照上,居然对撒老师告白说:“老师,我们恨你!但我们也爱你”。
可以说,这种煽情是每一个走过高三的学子,对老师家长发自内心地爱,也是他们对高考这一长征路上无言地疼痛所进行地呐喊。
请珍惜那个给你打鸡血,抽鞭子的老师和家长们吧!
因为,这样的日子,一旦走出高中学校的大门,永远不会再有。
02 惊喜二:带着高考的镣铐与早恋共舞
高考原本是青春的大敌,既不会催生浪漫唯美的粉红色幻想,也无法引起热血叛逆的暴力冲突事件,只有日复一日浸泡于题海地灰暗。
好在《青春派》引入早恋这一条副线,用起伏不定的少年心事,和无处发泄的雄性荷尔蒙,合力冲淡了高考地阴影,让万年不变的备考生的底色斑斓起来。
故事的前半段,爱情显然是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
暗恋了女神三年的居然,为了追求梦中情人,先后上演了毕业照表白、“跳楼”寻爱等桥段,最终因妈妈的干涉而导致失恋并落榜。
可我还是很喜欢你,像日落前洒下的余晖,不忍离去。于是,他为了考入女神所在的大学,不惜留在学校复读一年。
高铁上的十八相送,是神来之笔,想静静地陪你多走一程,只为了这背影消失的再慢些。
这是只有青春无悔,才会有的冲动与无畏。
可在高三,这是无法避免的离别。你奔赴远方,开始新的人生,而我注定只能站在这儿,原地不动。
之后,在居然给黄晶晶一个又一个的电话中,我们看到了割裂,时空地割裂,高中和大学的割裂,还有在那悠远的春色里,遇到地洋溢着眩目的光华的她,终于在他的眼泪里自由地飞远了地割裂。
居然开始再次因失恋而走向堕落的边缘,成绩也一落千丈。
与此同时,一心爱慕居然的同班同学晓凡出现了,她不仅有勇气,更懂得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有朋友说最喜欢的是晓凡的眼神,那种毫不犹豫毫无掩饰的爱恋,让她周身散发着暖暖的微笑,那份温柔,也终在居然心中的湖泊,投下了一个深深的倒影。
“她的头发还没有变长,我们就要分开了”。
每一段故事的结束,又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
我在鼓楼的夜色中,为你唱花香自来。青春时期最好的爱恋,莫过于此——该走的走,该来的终将会来。
03 惊喜三: “本色出演”的真实+幽默才是青春的天空
《青春派》与其它青春片最大的特别之处在于,学生演员都是“本色出演”。
曾有很多人抱怨,演员太丑。
的确,晓凡一出场,我真有中国最丑女团sunshine组合成员登场了的既视感。
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发现不是清一色的网红脸,反倒很让人容易被代入进去,那些土土的人,才满是我们过去回忆的气息啊!
因为真实,慢慢地,竟觉得很耐看。
特别一提的是男主董子健,以高中生身份本色出演的他,斩获了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之第10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项,成为一名90后影帝。
另外,“富二代”和“眼镜男”也比较抢戏,“娘炮”的演绎则总是能引人爆笑,可惜表演痕迹过重。
不过,比起成年人油头粉面地装嫩来讲,先天优势显然是个不小的加分项。
还有,忽然从片尾彩蛋里冒出来那个画了一个圈的侯孝贤,也是个不小的惊喜。
当然,里面许多幽默的桥段和梗的设置,让它都更有卖相,也让欢众在观影结束后,心怀对逝去青春的暖意。
随便拎两个:
居然的自白:撒老师经常说不会放弃我们,可我总听成......她不会放过我们。
居然失恋了,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李飞问贾迪他会不会死了,贾迪说死不了睁着眼呢,结果李飞来了一句:呀,死不瞑目。
300天的日子里,会哭,会恐惧,也会疲惫,也会软弱,也会孤独。
300天的日子里,还会笑。因为没有任何一段时间里,会如此真实地发现,自己的同学竟是那么可爱的人。
哭过笑过,你爱高考也好,恨高考也罢,你一旦握住它的手就不能松开。
那些走在钢索上,在刀尖上跳舞疲乏的青春画面,那些让人无力面对的情绪,那些灿烂中恍然成歌的一个个梦想,就这样在哄堂嬉笑之中一一落幕。
这就是青春吧,我们都曾有过地-----那时的天空。
不过,惊喜归惊喜,这部电影隐藏着地些须偶像剧式的美化加工,就像光鲜、靓丽的制服式校服一般,美好得有些失真。
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高考就是一部漫长、沉重的血泪史,而青春期抑郁、躁动与惶惑交织的复杂情感,从影片的呈现来看稍显轻巧,过于“正能量”。
但它还是很轻易地就打开了我们回忆的闸门。因为,我们的青春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
我们总是会记得自己努力追求过的东西,比如梦想,还有那些我们喜欢过的男孩女孩。
时常在想,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会选择回到过去的那一刻——是你低头叹息的那一刻,还是抬头仰望蓝天白云许下心愿的那一刻?
第二次毕业照上,居然再一次公众场合进行了表白,出乎意料的是,对象变成了撒老师。
依然是泰戈尔的诗句:“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着花儿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开放的”。
不必感伤、不必挽留,青春是会走的,但它不会跑。
最好的青春,是经历,是成长。
可是,似乎高考过后,我们的人生中,再也没有这么奋力地去追逐某样东西的时候了,再也不会那么有勇气,孤注一掷地去喜欢一个人了。
青春的花开花谢,就像那淡淡的云、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一去不回。
我们也都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青春的信仰,那曾经每一片金黄的落霞,都想去紧紧依偎的日子,已是梦里的天空。
最后的最后,只是我们一直在走。
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一路向前的勇气,保持住“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气风发,以梦为马,来日可期。
也预祝未来一两年要高考的学子们,不怕痛,不怕输,慢慢地向着你们的远方靠近。
因为,高考结束那一天地日出日落,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