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递给了我一枚橘子,我很想尝尝到里面的味道。可是,我却没能剥开它,只感受剥皮时那苦中带涩的酸楚。
放下橘子,看着桌上山一样的作业,内心的辛酸再次涌上心头。
自从我上了九年级,对学习更加投入,一天回到家不再贪玩,而是一头扎进书海里,刷题,刷题,再刷题。
我全身心的付出换来的却是透心的凉——上学期间,天不亮去学校,夜深人静,才得以上床;到了周末,依然是满满当当。饭后休息,取消;外出锻炼,取消;去看外公外婆,取消……几乎每夜都要苦战到10点多,可期中考试下来,我竟年次退了十几名,是什么原因?是努力不够吗!
自尊心本就很强的我,又开始了“题海大扫荡”模式,一到周末,我就是妥妥的“宅男”一枚——外面的世界与我无关,我可以做到足不出户,整天都闷在房里,头做晕了,在家里走走,回到“战场”继续“扫荡”。我天天念叨着“语数外政史物化”,做了一样,还有几样,做了一门,还有几门。甚至当爸爸妈妈问我吃什么饭时,我也脱口而出“语数……”。
又到了第三次月考,我想,这次——应该能进步了吧!可老天却给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我竟然退出了年级前五十——为什么我辛苦的付出,却得到这样的结果。我放下我男孩子的矜持,我第一次伏在爸爸的肩上,失声痛哭。
这个问题不能再忽视了,必须得总结原因。
静下心来,跟爸爸老师交流,与同学请教,在反思中逐渐梳理出——就是因为自己太“忙”,只一味地刷题,并不过脑子。难怪我看班上名列前茅的同学,他们并没像我这么忙,但成绩却那么好,原来他们在用心去学,用心去刷题,用心在不断反思。就像英语老师说的那样——有时做10道题,就如同只做一道题!更如郑老师所说:“忙”意味着“心亡”,做事没有走心,只顾做事,并不动脑子去想,这就是“瞎忙”。
我终于明白“忙”的含义。其实收获不只有付出,还要走心,没有走心的付出,收获的希望是很渺茫的。
捋了捋思绪,看着爸爸给我的橘子,用手摸了摸,找准它最柔软的地方,剥了下去……